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徐云卿)隨時會爆掉的巨型氣球、綁著風扇奏響音樂的樹枝、像太空飛船一樣的橋梁……2月25日,《無界漂移》《重慶全息碎片》雙展在重慶時代美術館同時開幕,這兩場以“藝術科技”為主題的展覽,帶給觀眾全新的藝術場域體驗。

《無界漂移》由四川美術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和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辦,是以“科技與藝術”和跨學科交流實踐為主線的教學創作成果展。本項目是四川美術學院和電子科技大學的聯合教學實踐項目,自2020年開始,兩校已在“藝術與科技”領域跨界合作三年。展覽執行策展人張翔介紹,繼前兩屆取得的教學經驗與實踐成果,本次展覽進一步探索科技藝術的潛能和邊界。
走進展廳中,各種奇異而富有想象力的裝置映入眼簾,沙丘、瓶子、鍋碗瓢盆……許多熟悉的物件在藝術家的創作下變得陌生了起來,打破了人們固有的認知。

觀賞展覽時,時而會傳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這來自于作品《噓!會爆》。巨型紅色氣球在玻璃柜中不斷膨脹,而它膨脹的“來源”竟然是人們的關注度。作品通過記錄線下觀眾和線上直播間觀眾的數量,將數據變化轉換成給氣球充氣的速度,只要關注這件作品的人越多,氣球就會越快膨脹,直至爆炸。

在作品《屏幕時間之丘》前,圍滿了觀眾駐足觀賞。這件作品展示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記錄了創作者李波瀏覽論文時一個小時內鼠標移動的軌跡,以及機器人根據該軌跡制作沙丘的過程,第二個部分是制作完成的沙丘,第三個部分就是整套設備,觀眾可以現場體驗,通過觸屏制作沙丘。“我借助機器人技術來跟隨鼠標移動的軌跡呈現出時間的沙丘。”李波表示,“在觸摸屏幕的時代,我們關心的往往是觸摸的內容,而忽略了觸摸本身。我跟隨鼠標觸摸留下時間的痕跡,將時間凝結在了可視的‘一瞬’,同時也模糊了日常生活行為和藝術創作行為的邊界,促使各種媒介產生了新的關系維度。”
相比起《無界漂移》,《重慶全息碎片》所展現的則更加抽象、奇幻。該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主辦,是四川美術學院跨學科系列學術活動“科技藝術‘數字混響’計劃”第一期學術展覽板塊的呈現。
“展覽作品不再只是來源于藝術家,創作者涵蓋建筑師、景觀設計師、交通設計師、數字媒體設計師、雕塑藝術家、生態藝術家、科技藝術團體等學科及行業背景。”策展人張海超介紹,“在元宇宙空間內,多元化的藝術理念與媒介語言建立共通標準雛形,形成有效的跨學科、跨地域、跨媒介對話場域。”

現場不少觀眾興致勃勃,紛紛嘗試,或是移動鼠標,或是戴上VR眼鏡,體驗著元宇宙空間內多元藝術融合的魅力。不僅如此,展覽采用“線上+線下”并行敘事的模式,觀眾除了可以在重慶時代美術館線下觀展,還可以通過百度希壤元宇宙平臺的數字藝術館線上感受。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3月19日,免費對公眾開放,市民可關注“重慶時代美術館”公眾號預約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