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鄉村振興|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發揮高校職能帶頭作用 持續破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難題
2023-04-13 21:26:08 來源:重慶文藝網

主持人: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宣傳展示我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成功經驗,紀錄重慶鄉村振興發展歷程、展示鄉村振興好形象、宣傳挖掘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交流鄉村振興成功經驗,為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輿論引導,大型系列全媒體訪談“對話鄉村振興”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首期訪談邀請到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肖亞成,請肖院長為我們分享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中如何發揮高校帶頭作用抓試點、促示范,并系統總結鄉村振興實施路徑中的困點梳理與難題破解。首先請肖院長給華龍網的廣大網友打個招呼吧!

微信圖片_20230413212815

肖亞成:各位華龍網的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肖院長您好,西南大學作為全國知名高校建立了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您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您認為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發揮高校的作用?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做了哪些工作?

肖亞成:1、高校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前景可期。根據高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四大職能”,據我了解,高校主要開展的工作有:(1)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黨委政府涉農政策的宣傳宣講;(2)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研究;(3)農業科學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4)農村人才培養與培訓;(5)農耕文化發掘與傳承;(6)鄉村建設與發展;(7)鄉村社會治理;(8)基層黨建等領域。

微信圖片_20230413211051

2、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實踐,努力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近幾年主要開展了如下幾項工作:(1)政策與理論研究。重點關注農業農村政策、產權制度、集體經濟發展、產業發展、農村資源價值化、生態資源價值化、農業技術轉移轉化等調查與研究,在這些研究領域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僅2022年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了《鄉村振興探索》系列叢書,撰寫資政報告10余篇,被省部級領導以上批示8篇、國辦采納1篇。(2)鄉建歷史與文化挖掘。我們深度研究了百年鄉村建設歷史、形成了我們的研究特色,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組織村歌創作與傳唱,與其它單位、機構合作共同推動全國村歌創作活動,召集村民一道參與,讓歌曲充分反映當下農村、農民的新生活,新變化、新面貌,唱出他們的心聲,唱出他們的希望,起到凝聚人心,鼓足干勁,傳遞正能量的作用。2022年七一前夕,在武隆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舉辦了全國村歌表演,真正做到了村民創作、村民表演、村民傳唱,獲得社會的廣泛好評。(3)鄉村振興規劃設計。我院多支團隊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條件、產業優勢、農民生活狀態等,參與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市20多個鄉村振興示范區縣、鄉鎮、村的規劃工作,大部分規劃都進入實施階段或已完成建設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4)鄉村人才培訓。我院承接或派出專家參與了重慶、四川、云南、貴州、青海、新疆等相關部門、區縣鄉村振興人才培訓任務,宣講黨的方針政策、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集體經濟、技術推廣等內容,獲得學員好評。(5)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建設。能否把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政策、理論、觀念等融入到鄉村振興實踐過程中,進行積極探索是我們一直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主動參與了重慶、四川、云南、福建、廣西等省市區縣、鄉鎮、村的鄉村振興示范建設工作,在地方政府、鎮鄉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不錯的進展。(6)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和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積極和南美、東南亞、非洲等國的學者專家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學術論壇,傳播中國聲音,提供中國經驗。(7)鄉村振興經驗總結與傳播。我們建立了網站、微信公眾號,印制了《鄉村振興決策參考》等資料,廣泛宣傳各地的好作法、好經驗、好案例以及我院的工作動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鄉村振興工作的渠道。

微信圖片_20230413211056

主持人:通過肖院長的介紹,我們了解了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團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就您觀察,鄉村振興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如何破解?

肖亞成:1、中國要實現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我認為鄉村振興中最大的難點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是實現鄉村振興中農民生活富裕的根本來源。沒有產業興旺一切都是不可持續的。2、要實現產業振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農業強國,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探索:(1)要理清幾個關系。第一是高效特色產業發展與糧食種植的關系;第二是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的關系;第三是國際形勢與國家糧食安全的關系。只有把這些問題梳理、認識清楚了,農業產業發展才有定力。(2)要加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國各地正在進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電力、通信、水庫、排灌等等,都是保障生產潛力能得到充分發揮。(3)要加大農業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在整個農業產業發展、農業生產增產、農民增收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是最大的。而農業科學技術在農村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除了高校科研單位積極轉化科技成果,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特別是要建立健全農村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4)要加大農業現代化進程。要積極推進農業智能化、數字化、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社會化。這個過程重要的是關注小農戶與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銜接,而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是解決上述銜接的重要路徑。(5)要加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培育。充分利用當地農產品生產原料,創建農業加工企業,特別是強化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通過建立利益分享機制,通過加工增值,讓農民獲得增值的紅利。(6)要加大農產品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在強化傳統營銷渠道工作基礎上,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新型營銷渠道的開拓,為使農產品變成商品、實現其社會價值鋪平道路。(7)要加大金融、社會資本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支持。為農業產業融資、保險等保駕護航。(8)要穩步小幅提高基礎農產品收購價格。讓從事農業生產發展的企業、農戶建立穩定的收益預期,提高種糧的積極性。同時保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相對穩定。(9)要加快建立農業產業發展的預警機制。非基礎農產品生產的劇烈波動,損害了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應根據市場容量、生產規模適時發布相關指導,避免生產的大起大落,給生產企業、農戶造成損失。

微信圖片_20230413211201

主持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2023年中央1號文件中強調“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肖院長多次提到“社會化”服務,您認為如何破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社會化服務難題?

肖亞成: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下,一家一戶對農業新技術需求有限,即使農戶采用農業新技術,因其生產經營規模小,其增產的絕對量也不是很高,效益有限,可能比不上農民一兩天的務工收入。因此要解決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問題,提供社會化服務,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著力:1、鼓勵高校科研單位推進技術轉移轉化。高校、科研單位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方面軍,也是提供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的主體。高校和科研單位是科技特派員派出最多的機構。要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員這支隊伍,加強技術推廣應用。技術承接對象應為技術的應用提供條件和保障。2、支持專業化技術服務隊伍建設。支持專業化技術服務組織發展,對接受付費服務的農戶進行補貼,或將部分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農業技術推廣等資金用于支付技術服務報酬。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專業化技術服務隊伍提供跨區域、區縣、鄉鎮服務。3、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建立技術合作關系,通過財政、稅收、金融、項目等手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4、培育家庭農場。在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戶經營分散的鄉村,挑選文化水平較高、農業生產經驗較豐富的農戶培育成家庭農場,每個村根據主導產業發展狀況培育3-8戶,每戶帶動示范20-30戶,由科技人員(如科技特派員)對家庭農場經營者進行技術培訓和操作訓練,然后通過他們將新技術以示范方式向其農民傳遞推廣,引導農戶學習模仿,用此方法保障技術傳遞的效率與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5、保障技術服務權益。技術服務組織取得的正當收益必須給予法律保護,維護技術服務市場的公平、公正。訂立的技術服務合同要督促各方認真執行,出現問題與矛盾,不護短任何一方。政府承諾的扶持政策必須兌現,保持政府的社會公信力。6、強化監督考核。要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凡是獲得涉農資金支持的專業化技術服務隊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等,要考察其技術推廣是否做到定時定點精準服務到位,對于農戶在農業技術使用上存在的困難是否有效解決。從而構建完善的科技服務社會支持系統,讓專業化技術服務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等成為農村科技服務的重要力量,政府通過扶持它們則能夠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用。

微信圖片_20230413211206

主持人:謝謝肖院長的精彩分享,聽完您的見解和思考,相信農業農村工作勢在必行、大有可為!華龍網會努力把大型系列全媒體訪談“對話鄉村振興”活動辦出水平、辦出實效、辦出影響,紀錄重慶鄉村振興發展歷程、展示鄉村振興好形象、宣傳挖掘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交流鄉村振興成功經驗,宣傳好黨和國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為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輿論引導。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