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看巴蜀 | 川渝博物館的詩意遠方
2023-05-18 08:00:06 來源:重慶文藝網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寫入報告。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重慶華龍網集團聯動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重磅推出“文化中國看巴蜀”主題宣傳,走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線市(區、縣),用文化的溫度和細膩的鏡頭,全景式展現川渝兩地的城市品質和內涵,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文物館藏,瑰麗千年。

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川渝兩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長壽博物館驚艷亮相,訴說著流淌千年的歷史長河,傳遞著巴山蜀水的文化底蘊。

川渝精品文物集中展陳

初夏的5月,天高云淡。

長壽,這座濱江之城,文脈延長,高朋滿座。

川渝博物館聯盟2023年年會在長壽召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川渝博物館聯盟2023年年會在長壽召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5月16日,川渝博物館聯盟2023年年會在長壽召開,川渝博物館代表90余人出席,共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交流合作,共話中華文明傳承。

長壽博物館正式開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長壽博物館正式開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5月17日,長壽博物館正式開館,川渝16家博物館、文物考古院所的127件/套玉器、金銀器文物重磅亮相。川渝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首次在渝展出,展陳現場令人嘆為觀止: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雙目微突,面相威嚴,頭發向后梳理,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發式風格;

明代“西王賞功”金幣銀幣。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明代“西王賞功”金幣銀幣。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明代“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形制為外圓內方。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起義時,自稱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國,鑄造西王賞功錢,有金、銀、銅三種質地,作為戰爭中論功行賞用。

明代蓮花座佛像金耳環、葫蘆形金耳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明代蓮花座佛像金耳環、葫蘆形金耳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重慶黔江區濯水鎮出土的明代蓮花座佛像金耳環、葫蘆形金耳環,制作藝術精良,紋飾精美。耳鉤呈S形,彎鉤尖利的末端直指向脖頸處,這樣的設計應有約束行為,使人端莊之意。

南宋荔枝金帶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南宋荔枝金帶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攝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的南宋荔枝金帶具,制作工藝精良,且保存完整,十分珍貴。

這些館藏精品堪稱上乘,尤以四川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等博物館展出的文物最為耀眼。

川渝館際合作成果豐碩

壽鄉福地,萬物生長、生機勃勃。

川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雄奇險幽的大江大河孕育了燦爛瑰麗的巴蜀文化。

長壽博物館展出的川渝博物館的稀世藏品,熠熠生輝,文博事業蔚然大觀。

文物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濃縮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如何讓文物“說話”、讓文物“活”起來?川渝兩地的博物館一直在思考。

川渝兩地,山水相依,人文相親,共處于巴蜀文明的脈絡之中,擁有共同的文化底色。

2022年5月17日,在四川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川渝兩地12家博物館共同倡議下,“川渝博物館聯盟”在四川宜賓市博物院成立。以保護、弘揚、傳承巴蜀文化為重心,向廣大群眾展現巴蜀文化風采,講好巴蜀文化故事。

年輪滾滾向前,歲月跌宕起伏。

過去的一年,川渝館際合作大手筆不斷: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等單位主辦的“一見鐘琴——從宮廷禮樂到文人雅興”專題展,精選了長江沿線博物館57件/套文物,讓兩千年前的青銅禮器編鐘與唐代、北宋等時期的古琴同時與觀眾見面,可謂“千古遇知音”,特色鮮明、亮點突出;

重慶市博物館協會、西南博物館聯盟及重慶市萬盛經開區文旅局主辦,重慶、四川、貴州三省市22家博物館聯合承辦的“渝川黔地區博物館館藏拓片聯展”,精選了81幅具有深厚歷史背景和鮮明藝術特色的各類拓片,全面展示了巴、蜀、黔人文歷史和地域風貌。

這些主題鮮明的活動,激活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生動詮釋了文物的過去、現在和新時代價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川渝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應和著奔騰的長江之勢,在潤物細無聲中漸入佳境。

博物館釋放著文旅活力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記錄著人類前行的歷史。

“川渝博物館聯盟”為川渝兩地博物館搭建起交流溝通橋梁,各個博物館結合自身特點,在文化傳播和傳承方面推陳出新,浸潤著綿延無盡的能量,釋放著文旅發展的活力。

四川廣漢三星堆蜚聲中外,出土的金杖、青銅神樹等文物讓世界為之驚嘆。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借勢而為,將三星堆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創作了精彩的智媒體作品,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聚焦三峽IP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獨具三峽特色的文創產品。在文創產品方面,其他博物館也是創意無限。比如,云陽博物館推出的“江上風清”文創系列、夔州博物館推出“詩哥天團”“禮好夔州”等系列文創產品,既受用戶喜愛,又傳播了歷史文化,可謂“魚和熊掌”兼得。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們記住了李白的蓋世才華。他寫的《早發白帝城》,也為詩城奉節的文化品牌做了很好的注解。

太白書屋展廳。江油李白紀念館 供圖
太白書屋展廳。江油李白紀念館 供圖

四川江油是李白故里,李白紀念館因李白而建。館中有“三國銅弩機”“宋代李白醉酒石雕筆洗”“宋代銅象棋”等珍貴藏品,展現了李白故里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讓文物會“說話”,讓文物“活”起來,川渝兩地的博物館正在書寫詩意的遠方。

(視頻來源:長壽博物館)

聯合報道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徐云卿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何佳欣

相關鏈接

文化中國看巴蜀 | 詩韻千年 歸來三峽看奉節

文化中國看巴蜀 | 武隆“號”外:走向世界的文化IP

文化中國看巴蜀|平湖萬州:“中國曲藝之鄉”的蝶變之路

文化中國看巴蜀 | 重慶紅巖重型汽車博物館的時代記憶

文化中國看巴蜀 | 綦江:神奇木化石跨越億年與你對話

文化中國看巴蜀 | 綦江: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