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賞析 | 重慶嘉陵山水區域系列之(四):陳有杰《巴渝山水寫生畫稿》
2023-06-28 16:38:21 來源:重慶文藝網
1

嘉陵山水心中意 最愛吾鄉重慶城

——觀陳有杰《巴渝山水寫生畫稿》有感

文/著名評論家 阿林

2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 杜甫

詩圣杜甫于他日酣游嘉陵錦繡山水后,揮手寫就樂府《閬水歌》,發出如此感嘆,不禁令人神往。白駒過隙,千年之后的著名軍旅書畫家陳有杰先生繼仙袂之羽,用筆如練,簡明扼要寫生創作了重慶嘉陵山水系列之(四)畫稿數十幅,生動再現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重慶渝中區朝天門、臨江門老碼頭、一號橋與嘉陵江邊舟船吊腳樓老房子、正在建設中的黃花園大橋”等老重慶渝中半島在舊與新城市改造建設中留下許多難忘的歷史記憶。

“重慶嘉陵山水系列之(四)寫生畫稿”為陳有杰中青年時期的作品,此時他已經對歷代的諸多山水畫杰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學習,綜合游覽寫生,取精用宏,屬意于自創風格。畫中可以看出他前后期風格的某些過渡性特點,用筆簡約而有力度,重慶母城沿江碼頭樓房繁茂處開始使用層層漬染的積墨法,變過去的淡雅清秀為渾樸蒼勁。觀其代表作《渝中半島》,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依山而建、層次分明的老重慶渝中半島的城市樓房建筑群,然后是在兩江中游曳漂浮的水氣云霧。它們若隱若現,似靜而動,似斷還連,具有向天空和畫外延伸的張力。盡管著墨最多的是樓房、街道,但讓人感到陳有杰著力經營的是空白地帶,是水氣云霧的走向和貫氣。“江山本如畫,內美靜中參”,山川本是自然第一杰作,更是探求“內美”的第一淵源所在。由此可見,上世紀90年代的陳有杰對傳統山水畫的“內美”探求在運用于現代山水城市寫生創作中也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境界。

3

正如陳有杰自己所言:愛家鄉重慶,畫重慶,宣傳重慶是一個畫家我應盡的社會責任,這次特別展示重慶臨江門一帶老碼頭吊腳樓,是我當年初學畫畫時青春時光留戀在此的印記,也是初學嘗試畫城市山水畫的記錄。此批“重慶嘉陵山水系列之(四)寫生畫稿”,不僅有渝中區朝天門、臨江門老碼頭、一號橋與嘉陵江邊舟船吊腳樓老房子,還有二十多年前簡樸平靜、如詩如畫的重慶磁器口古鎮,風光秀麗壯觀的北碚嘉陵江觀音峽,有小峨眉之美稱的縉云山,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北碚金刀峽與偏巖古鎮,雄踞嘉陵江邊的古戰場釣魚城,海佛寺等山水風景名勝寫生計80余幅,是他三十年前后數十次親臨寫生后整理得稿而成,留下美好回憶。

“師古師今師造化,畫山畫水畫精神。畫為心聲,要會造化更要傳神,以此表達我對家鄉山水的眷愛情懷。又如《千廝門碼頭》《朝天門隧道》《嘉陵江邊吊腳樓》等畫作,這些畫嘉陵江、老重慶城的作品,筆墨簡練,風格突出,為寫生畫作精品,不僅成為見證重慶城嘉陵江風光的歷史畫卷,也是九十年代的老重慶渝中半島歷史記憶。”既能喚起老重慶人心底的桑梓濃情,又能讓年輕的重慶人了解當年的“青春重慶”,意義非凡。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巴山渝水筆底收

——陳有杰寫生作品欣賞

文/鐘紀明

45

前不久,我有機會欣賞了陳有杰外出寫生歸來的一大疊速寫作品。當我看完那幾百幅用汗水和艱辛織成的感人畫幅,我內心充滿了感慨與激動。

一年多以前,陳有杰曾告訴我,他準備走遍重慶所轄區域、沿途寫生,體驗生活,把巴山渝水的絢麗風光和民俗風情收進自己的速寫作品集中。當時,我覺得這一想法很浪漫,也有一些風險,比如陳有杰計劃去的地方多是綿延的大山,跋涉艱難,而且整個行程是自籌經費。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陳有杰,當我與他見面時,才知道他已獨自一人走遍了渝東西南北的山山水水,記錄下許多令人嘆服的山水勝景。他給我介紹每一幅速寫,講述他寫生途中令人難忘的經歷,收獲的喜悅溢于言表。在石柱,為了尋求寫生的最佳角度,他在熱情的鄉政府領導的幫助下,換上村支書為他準備的膠鞋,攀上陡峭的山崖。待畫完幾幅速寫時,天色已晚,他和兩個相伴的農村少年摸黑下山,跌了無數個跟斗。為了領悟奇特的自然風貌,陳有杰忍饑挨餓長途跋涉于溝壑崗巒之間。他在武隆天生橋附近山上寫生,筑路民工看到他不辭辛勞,專注地收集素材,便熱情地邀請他一起吃飯,盡管飯菜十分簡單,卻使陳有杰暖在心窩,難以忘懷,也更增添了他“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決心。

欣賞陳有杰的速寫作品,會明顯地感覺到他的作品取材新、角度新、氣勢大。這主要是陳有杰努力深入生活的結果。在寫生途中,陳有杰經常徒步跋涉于崇山峻嶺之中和人跡罕至的地方,認真觀察,尋求寫生的最佳視角,如《涪陵小溪景色》《酉陽桃源洞》,都是他不辭辛勞,反復比較而記錄下來的最佳景觀。

陳有杰的速寫作品創作手法新,而且富于變化。他十分注重所到之所的地理特征,既注重大的山勢,又注意細節的刻畫。他靈活地運用各種繪畫的表現手法,或疏密相間的線條,或明暗變化得體的塊面,表現手法的多樣化豐富了速寫作品的畫面效果,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近年來,陳有杰的國畫山水受到人們的注目,“畫集”中精選的三十幾幅國畫作品,是他多年辛勤耕耘的結果,其筆墨功夫和藝術造詣已具相當水平。

陳有杰告訴我,他準備在這批速寫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加工,創作一批山水畫作品。憑著陳有杰的毅力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他的這一愿望是能夠實現的。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巴渝山水筆中情

文/陳有杰

93

我從小生長在重慶農村鄉下,對家鄉的丘陵山野河溝,梯田水庫,竹林果樹,茅屋瓦舍,牛羊雞犬等再熟悉不過。是農村家鄉的水土養育了我,讓我深深眷戀難以忘懷。

我自幼就喜歡書畫與音樂,學會拉二胡,初中時參加巴一中文藝宣傳隊,二十歲時有幸調到重慶警備區文藝宣傳隊工作,后在重慶解放軍影劇院作美工,先后師從古月、魏傳義、岑學恭老師學西畫與國畫山水,后又向魏宇平老師學書法詩詞,獲益匪淺。苦練基本功,先臨摹古今名家藝術作品,融中西畫藝術所長,后又以自然為師,曾游天下名山大川寫生,搜盡奇峰打草稿,幾十年來,搜集寫生畫稿數以千計,猶喜畫巴渝名勝與峽江山水,為舉辦巴渝山水書畫展,我曾利用工休假日,幾年中專程到巴渝三十余個區縣風景名勝寫生,搜集創作素材數以千計。2000年之時就精選了一百幅速寫作品準備出版《陳有杰巴渝山水寫生畫稿》,魏宇平老師曾為此題寫書名、賦詩一首曰:巴渝山水譽交馳,古往今來滿頌詩。一卷傳神新畫卷,紛呈眼底引相思。而后吾精心創作120件作品,在朋友們的支持贊助下,《陳有杰巴渝山水書畫展》于2005年夏、秋先后在成都與重慶國畫院成功舉辦,得到社會各界好評。

《陳有杰巴渝山水寫生畫稿》收錄重慶三十余個區縣山水名勝數百幅,因作品較多,將分為六大山水系列分期陸續在線上展示:重慶遠近郊山水系列之(一),重慶綦江、南川、酉秀黔彭山水系列之(二),重慶烏江畫廊區域山水系列之(三),重慶嘉陵山水區域系列之(四),重慶長江區域三峽山水系列之(五),重慶巫山巫溪山水系列之(六)。

94

此次展示的重慶嘉陵山水系列之(四)畫稿,集重慶渝中區朝天門、臨江門老碼頭、一號橋與嘉陵江邊舟船吊腳樓老房子,正在建設中的黃花園大橋,在舊與新城市改造建設中留下許多難忘的歷史記憶,如盤溪徐悲鴻紀念館,還有二十多年前簡樸平靜、如詩如畫的重慶磁器口古鎮,風光秀麗壯觀的北碚嘉陵江觀音峽,有小峨眉之美稱的縉云山,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北碚金刀峽與偏巖古鎮,雄踞嘉陵江邊的古戰場釣魚城,海佛寺等山水風景名勝寫生計80余幅,是三十年前后數十次親臨寫生后整理得稿而成,留下美好回憶。

仁者愛山,智者喜水,山水畫更能怡情,愛家鄉重慶,畫重慶,宣傳重慶是一個畫家我應盡的社會責任,這次特別展示重慶臨江門一帶老碼頭吊腳樓,是我當年初學畫畫時青春時光留戀在此的印記,也是初學嘗試畫城市山水畫的記錄。情有獨鐘,以巴渝山水為主題,幾十年如一日我寫生創作,曾草撰題畫詩曰:“巴渝勝景足清游,萬里丹青意未休,最是煙云飄渺處,筆峰婉轉任淹留。”又作題畫感悟曰:“師古師今師造化,畫山畫水畫精神。”畫為心聲,要會造化更要傳神,以此表達我對家鄉山水的眷愛情懷。因作品眾多,難免顧此失彼,技藝粗陋或使貽笑大方,敬請專家網友們批評指教。

2023年6月16日于山城靜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