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羅輯

應莉莉周觀影團邀請參加了動畫片《火鳳重天》9月18日的首映活動。這部電影改編自周勇教授的《<苦干>與戰時首都》一書,尤其是其中對奧斯卡紀錄片《苦干》以及戰時重慶的相關研究。我作為該書的作者之一,看到電影的上映非常欣喜,這也是學術著作走出高閣,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藝術品的典范。看完這部電影,最深刻的感觸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影片的重慶情懷。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重慶人,看到這樣一部重慶題材、重慶原創、重慶制作的動畫片,感到非常親切、非常驕傲、非常震撼。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對重慶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渝中半島、朝天門、磁器口、珊瑚壩、南開中學、保育院,以及日軍敵機空襲、城市陷入火海、市民躲警報等精彩畫面,每一幀畫面都精美、每一幀都嚴謹,完整并藝術還原了老重慶的城市景觀和歷史畫面。觀看電影的過程,也是對重慶城市歷史的深情回望,讓人感慨萬千,再一次愛上我所出生和成長的這座英雄城市。
二是,影片的國際視野。重慶史也是中國史、世界史的一部分,特別是抗戰時期的重慶,是風云際會的遠東之中心。《火鳳重天》所講述的故事,雖然主要發生在重慶,但是它所傳遞的精神能引起世界的共情。如此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國際視野的故事,對助推重慶城市形象宣傳、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通過這部電影,相信更多的人會了解重慶的歷史和重慶人民的精神。
三是,學術研究的創新轉化。非常欣喜《火鳳重天》的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學術著作《<苦干>與戰時首都》,是學術專著小眾化轉化成大眾化傳播的好電影,這次的成果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據我所知,重慶史研究會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學術成果的社會化轉化,進行了創造性和創新性發展。比如,重慶史研究會與重慶民族樂團共同打造的大型音樂會《弦上巴渝》,以及重慶史研究會和重慶廣電集團合作的“重慶文化百人談”系列節目。這些嘗試,讓我們看到學術研究轉化的更多可能性,讓學者們的學術研究能夠更多地被大家熟識,增加學術研究的社會價值。
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兼歷史學研究者,我對這部電影可謂飽含深情。于我而言,觀看電影是一種激動甚至奇妙的體驗,看到電影難免想起曾經寫作書稿時翻閱資料、查看檔案、追尋歷史的日日夜夜,但電影進一步傳遞出我想表達但可能限于學術研究并沒有表達出的那部分情感,意蘊更加深厚、情感更加飽滿。對于大部分普通觀眾而言,我相信這部電影會是一部親切的、令人共情的,并且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動畫電影,也將成為講述重慶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
(莉莉周影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