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鳳重天》影評 | 火鳳重天:1940戰時首都重慶故事
2023-09-20 19:45:10 來源:重慶文藝網

文/夏小萍

灰蒙蒙的天空布滿日機,200多噸炸彈呼嘯而下,整個渝中半島濃煙滾滾、火光沖天,一片片民房化為廢墟……N多年前,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觀看由雷伊·斯科特執導的紀錄電影《苦干》時,就被片中記錄的1940年8月19日、20日,日軍飛機對重慶主城狂轟濫炸的真實畫面震驚。

《火鳳重天》劇照。片方供圖
《火鳳重天》劇照。片方供圖

在《苦干》有17分34秒的畫面,以血與火的慘烈記錄了在濃煙和火海中燃燒的重慶——中國抗戰大后方城市生活景象,彰顯了大火和廢墟中奮力滅火的重慶人民,在艱苦受難中的英雄氣魄。影片以最完整、最翔實的重慶大轟炸影像史料,揭示了“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

當聽說由《苦干》及周勇等人的著作《<苦干>與戰時重慶》改編的動畫電影《火鳳重天》,將作為重慶首部原創動畫在全國上演時,心里是有些擔憂的,怕苦干的那種真實震撼又血淋淋直擊人心的畫面,在動漫藝術的演繹下,失去原聲原色的沖擊力,缺乏紀錄片那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

9月1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動畫電影《火鳳重天》在重慶舉行首映式。作為莉莉周觀影團資深影迷之一,有幸觀看了這部號稱中國抗戰大后方英雄史詩級的動漫畫卷。電影開始播放時,沒想到,一開場,映入眼簾的就是戰火紛飛,敵機轟炸,鏡頭以激烈的空戰展開。沒有鋪墊,單刀直入地直接將人帶入那個血與火的年代,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火鳳重天》可謂是紀錄片苦干的姊妹篇,它以動畫形式,講述了曾獲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苦干》背后的故事,巧妙地將《苦干》反映的重慶歷史和《苦干》產生的故事結合起來,講述了李凌愛(即《苦干》策劃并出資美籍華人藝術家李靈愛)和斯科特(即《苦干》攝制美國記者雷伊?斯科特)來到重慶,在槍林彈雨中拍攝《苦干》,并將其展現給全世界的故事。

與其說,《火鳳重天》是一部動畫電影,不如說是一部紀實類的正劇。它沒有為了迎合當下市場喜好,去放下嚴肅和端莊,而是在細節處精雕歷史的痕跡,人物命運和劇情發展相互交織,在親情、戰友情等關系中掀起人在戰爭中的生離死別的情感波瀾,通過劇中人物穿插在抗日烽火中出生入死、浪漫唯美的故事,讓重慶大轟炸這個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成為一段有血有肉的鮮活而悲壯的傳奇歷史。

講真的,《火鳳重天》確實好看。它的劇情從美國的抗戰募捐開始,到香港新界、滇湎公路、長江三峽,最后集中在重慶這座山城展開,復現了真實的歷史氛圍,演繹了戰亂年代的家國情懷。同時又融入了愛情、友情、空戰、諜戰、懸疑、打斗等元素,在人物形象設計上凸顯國風特色,彰顯年代感的同時又不失時尚。

此外,對于重慶人來說,《火鳳重天》更是首部具有鮮明重慶辨識度的動畫大片。影片中反復詠唱的“黃葛樹下我的家”“黃絲黃絲螞螞”“城門城門幾丈高”等這些獨具重慶特色的兒歌,以及吊腳樓、青石板、十八梯、魁星樓、嘉陵江、洪崖洞、抗建堂、若瑟堂、南開中學、戰時保育院等場景的呈現,江邊渡船的川江號子、路邊的擔擔面攤、街頭打鬧的報童、街頭叫賣的言子等這些濃郁的重慶元素,多角度展示了川劇、童謠、重慶美食、巴渝風物等民俗文化的特殊魅力,讓親切的重慶味道溢滿銀幕。

電影主創分享創作故事。華龍網記者 杜典韻 攝
電影主創分享創作故事。華龍網記者 杜典韻 攝

首映式現場,聽主創人員人介紹,為了更好地描繪山城重慶的面貌,團隊不僅查閱了大量影像、圖像資料,同時巡行采風,將江邊的吊腳樓、重慶人的生活習慣加以詳細展現,甚至不放過墻上的苔蘚、縫隙里的小草和它們的四季變化。全劇共105分鐘,其背景就繪制了1500多幅,動畫繪制達十多萬張。

同時,制作精良,畫面唯美,也是《火鳳重天》的一大亮點。可以說,這是一部在動畫藝術上已達到高水準的電影,動畫語言和電影語言在影片中并存,通過動畫的靈性溝通和電影的創作手段,讓每一幀畫面都透露著對抗日戰爭的敬意,每一個角色都展現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磅礴力量,通過動畫電影這一世界語言,影片以生動的畫面展現了中華民族在巨大的民族災難中所表現出來的堅韌意志、英雄氣概和苦干精神。

在觀影現場,有一個情節讓人動容。當這部入選中國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博覽會“全國最值得期待的動畫電影”的影片放映結束,在長長的片尾字幕消失后,全場竟然沒有一個人起身離去。觀眾像是被施了魔法般,仍沉浸在劇情里不能自拔。說實話,一部動畫電影能夠讓觀者如此情不自禁,還真是寥寥無幾。這部催人淚下的動畫電影,讓現場觀者,無論是成人還是年輕觀眾,都能夠深切感受到影片的沖擊力和情感共鳴,享受其中的視聽盛宴。

(莉莉周影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