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的詩詞①】詩意山水 忠義之州(一)
2023-12-12 14:54:15 來源:重慶文藝網

開欄語:

為深入展示和挖掘長江詩詞文化,助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長江詩詞文化傳播項目已于近日正式啟動,旨在保護和傳承發揚詩詞文化。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重慶文藝網、華龍網集團文化藝術中心聯合重慶市詩詞學會推出長江詩詞文化傳播策劃欄目《文旅中的詩詞》,讓我們跟隨詩詞的腳步,走進大美重慶。

 

今日,讓我們走進“詩意山水 忠義之州”。

初到忠州登東樓,寄萬州楊八使君

唐/白居易

山束邑居窄,峽牽氣候偏。

林巒少平地,霧雨多陰天。

隱隱煮鹽火,漠漠燒畬煙。

賴此東樓夕,風月時翛然。

憑軒望所思,目斷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無來船。

我懷巴東守,本是關西賢。

平生已不淺,流落重相憐。

水梗漂萬里,籠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遠郡鄰山川。

書信雖往復,封疆徒接連。

其如美人面,欲見杳無緣。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鄭,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注釋】

邑居:里邑住宅。亦謂聚邑而居。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飾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馬非百 注:“邑居,城市住宅。”

林巒: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 唐 王昌齡 《山行入涇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宋 朱熹 《休庵》詩:“別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參寥子》詩:“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

霧雨:霧和雨。《楚辭·大招》:“霧雨淫淫,白皓膠只。” 王逸 注:“言大海之涯,多霧惡氣,天常甚雨,如注壅水。”《漢書·鄒陽傳》:“臣聞交龍襄首奮翼,則浮云出流,霧雨咸集。” 唐 韓愈 《洞庭阻風贈張十一署》詩:“霧雨晦爭泄,波濤怒相投。”指連綿不絕的雨。 宋 蘇轍 《九日陰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諸子》詩之一:“旱久翻成霧雨災,老人腹疾強啣杯。”蒙蒙細雨。 唐 溫庭筠 《陽春曲》:“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 宋 陸游 《冬日感興》詩:“霧雨天昏曀,陂湖地阻深。”謂隱居。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霧雨十年同隱遁,風雷何日振沉潛。”參見“ 霧豹 ”。

隱隱:不分明的樣子,微弱的,形容車聲。

煮鹽:熬干含鹽分的水,提取食鹽。《管子·輕重甲》:“北海之眾,無得聚庸而煮鹽。”

翛然:無拘無束貌;超脫貌。《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無係貌也。” 前蜀 韋莊 《贈峨嵋李處士》詩:“如今世亂獨翛然,天外鴻飛招不得。”

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幽蘅發空曲,芳杜綿所思。” 明 劉基 《雜詩》:“欲采寄所思,不憚道路遠。”泛指思考。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時候,他便連綴若干聲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斷心:形容極端悲痛。《后漢書·安帝紀》:“豈意卒然顛沛,天年不遂,悲痛斷心。”

無來:不知所自來。《鹖冠子· *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無為,得無來。”猶言無一來者。 晉 丘道護 《道士支曇諦誄》:“渟心獨得,標想千仞。虛以應物,無來不順。”沒有到來。 宋 蘇軾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昔年本不住,今者亦無來。此語竟非是,且食白楊梅。”

關西:指 函谷關 或 潼關 以西的地區。《漢書·蕭何傳》:“ 關中 搖足,則 關 西非陛下有也。”

相憐:相互憐愛;憐惜。《列子·楊朱》:“古語有之:‘生相憐,死相捐。’”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經解》詩:“未曾相識已相憐,香火靈山亦有緣。”

籠禽:籠中之鳥。比喻不自由之身。 唐 韋應物 《送劉評事》詩:“ 吳中 高宴罷,西上一游 秦 。已想 函關 道,游子冒風塵。籠禽羨歸翼,遠守懷交親。” 唐 白居易 《戊申歲暮詠懷》:“七年囚閉作籠禽,但愿開籠便入林。”

遠郡:遠方之郡。泛指邊遠地區。《漢書·張敞傳》:“臣 敞 愿於廣朝白發其端,直守遠郡,其路無由。”

封疆: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標記,聚土而成將某一地區全權交給官吏管理

其如:怎奈;無奈。 唐 劉長卿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詩:“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

杳無:了無,絕無。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連貴 ﹞去年曾受對門 胡 家聘……越十餘年,杳無親戚來尋訪,乃以配圉人 劉登 。”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初次到達忠州登上東樓,寄托思念遠方的萬州楊八使君為主題。詩中描述了忠州的山巒陡峭,氣候多變,地勢狹窄,常有霧雨和陰天的景象。然而,作者在東樓觀賞風月之時,依然感受到了美麗的風光。他倚在軒窗之間,凝望著遠方,思緒如斷絲般纏綿不絕。詩中還描述了離別之苦,作者懷念巴東的守衛生活,感嘆自己雖然是關西賢人,卻流落他鄉,遭受了困頓之苦。他的心情如同漂流的水流,流離失所,被囚禁在他鄉五年之久。然而,新的恩情如雨露一般滋潤著他,遠方的郡縣與山川成為他的鄰居。盡管作者頻繁地寫信,但是封疆之地仍然無法相連,就像他渴望一睹美人容顏,卻無緣相見。

這首詩以忠州和萬州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苦和流離失所的感受。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心境的對比,詩中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詩句簡潔明快,用詞精準,意境清新,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整首詩以忠州東樓作為寫景的中心,通過景物的描繪和作者的感慨,表達了對遠方親友的思念和對流離之境的無奈。這首詩詞在藝術上融合了自然景色與人情思緒,既展示了山川的壯麗和美麗的風月,又透露出作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