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的詩詞④】臨空之城 山水渝北(一)
2023-12-12 14:42:02 來源:重慶文藝網

開欄語:

為深入展示和挖掘長江詩詞文化,助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長江詩詞文化傳播項目已于近日正式啟動,旨在保護和傳承發揚詩詞文化。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重慶文藝網、華龍網集團文化藝術中心聯合重慶市詩詞學會推出長江詩詞文化傳播策劃欄目《文旅中的詩詞》,讓我們跟隨詩詞的腳步,走進大美重慶。

 

今日,讓我們走進“臨空之城 山水渝北”。

信相院水亭

宋/馮時行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萬里。

天公大力誰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與月明作兩,真月本在青天上。

雖云佛說我別說,恐入眾生顛倒想。

少城城隈佛宮闕,客娥水月僧饒舌。

三峽水寒梅花時,起予對月賡此詩。

【作者】

馮時行(1100年-1163年),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后遷居至宋代四川恭州(今重慶),人稱縉云才子、縉云先生。

馮時行于宣和六年(1124年)中恩科狀元,歷任江東縣丞、丹陵縣知縣、萬州知州等職。他曾力主和議不可信,反對與金朝議和,因此被秦檜所惡,紹興十二年(1142年)被勒停,歸隱縉云山中,授徒講學十馀年。秦檜死后,馮時行起知蓬州,但至官五日后又被侍御史王硅論罷。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他被任命為知黎州,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遷知彭州。隆興元年(1163年),他被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同年去世。

馮時行的詩作心系民族存亡,他推崇柳宗元,并有多篇詩作傳世,如《游峨眉山十一首》、《縉云寺》、《登岳陽樓》等。其詞風清秀,著有《縉云文集》、《易論》等。

【注釋】

《明一統志》:“馮時行,巴縣人。”

馮時行曾歷任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官職,因力主抗金被貶。1144年底,他從重慶萬州回到家鄉,氣憤之下,將原籍“樂磧”改為“落磧”.

《信相院水亭》就是創作于馮時行被貶回鄉的這段時間。

【賞析】

首先,詩中“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萬里”描繪了明月高懸、水流萬里的景象,表現了自然界的壯美和遼闊。接下來,“天公大力誰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則用天公的比喻來強調自然界的力量和不可抗拒,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無奈。

然后,“我心與月明作兩,真月本在青天上”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像明月一樣高潔無暇,超越世俗的紛擾。最后,“雖云佛說我別說,恐入眾生顛倒想”則表現出作者對佛法的領悟和對人生的思考,他認為眾生常常陷入顛倒的幻想中,而真正的佛法卻需要超越言語的表達。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信相院水亭的描繪和感慨,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敬畏和向往。詩中的明月和流水象征著高潔和超越,而作者內心的追求和佛法的領悟則表現出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渝北,扼重慶主城之北,坐擁機場,是國家首批臨空經濟示范區。古牌坊、古木床傳千年文脈,巴渝武術、龍興古鎮載悠悠歷史。御臨河大峽谷精致精美,統景溫泉美名遠播。臨空之城、山水渝北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