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過一灣又一灣,不如到墊江看牡丹。黃色如初戀,粉色愛無限,彩蝶來聯歡,相約百鳥看。古道情深,處處鋪畫卷。詩和遠方的心愿,墊江都實現。”三月如歌,萬物齊吟,牡丹花開,朋友自來。3月3日,由墊江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墊江縣文化館出品的原創歌曲《走去墊江看牡丹》發行,引起一些聽眾共鳴,紛紛表示聽了這首歌就想去墊江游玩了,現場觀看和感受墊江牡丹的嬌艷與魅力。
歌曲《走去墊江看牡丹》由重慶蟻之冠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劃創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重慶市萬州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二級作家何真宗作詞;重慶市音樂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流行音樂協會理事、重慶市墊江縣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墊江縣藝術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墊江縣文化館館長譚軍作曲。

“這首歌曲的歌詞靈感來源于去年3月的一次萬州、墊江兩地學習交流活動。”詞作者何真宗說,陽春三月,牡丹盛開,實地考察了愷之峰旅游區、華夏牡丹園和墊江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實踐創新基地,充分體驗了鄉村之美和自然之美。何真宗表示,“牡丹故里,康養墊江”的旅游定位和“牡丹文化”的無窮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走去墊江看牡丹》的歌名脫口而出,深情地、自信地向廣大聽眾傳遞墊江牡丹、美麗畫卷、康養墊江、牡丹文化治愈的現實意義和美好向往。
歌詞主題突出,植入元素簡潔,畫面感強,通俗易懂,瑯瑯上口,從一座山一灣水看見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從一朵花一顆心發現地方人文魅力,希望通過這首歌讓人們有一種“看牡丹,到墊江”“到墊江,尋富貴”的迫切愿望。

“好的歌詞往往能使作曲者有創作的沖動,何真宗先生的歌詞《走去墊江看牡丹》便是如此。”曲作者譚軍看到歌詞后感慨不已,他說,“初看歌詞能體會到詞作者的用心、用情,歌詞用語樸實,結構清晰,對仗工整,在我的心中已基本有譜,但并沒有立馬行動,先放了兩天,再看時卻又生出一些別樣情愫。”為此,他仿佛讀出遠方的朋友發出了春天的請柬,又感覺是三五好友的盛情相約,也仿佛讀出了熱戀中的情侶在三月的某個清晨做出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決定。
“從那一瞬間起,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松弛感,我想就是此刻,該動筆了,整個創作過程幾乎沒有停頓,動人的歌詞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在我的眼前呈現的就是漫山牡丹,游人如織,在這一刻我真正體會到明月山就像母親一樣滋養著牡丹生長。花團錦簇、鏗鏘堅韌、牡丹花開、朋友自來,我已身臨其境,不能自拔。”曲作者譚軍激動地說。
有聽眾坦言:聽了這首歌曲,感覺墊江非去不可了!“忙里偷閑的向往,初見夢魂牽”表達了墊江是周末近郊游、節假心之旅的首選之地;“詩和遠方的心愿,墊江都實現”彰顯了墊江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內涵,且具有獨特性和包容性。
文圖/重慶蟻之冠文化藝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