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潼關今何在 石柱縣文聯組織文化探尋者實地踏勘
2024-03-31 19:57:23 來源:重慶文藝網

華龍網訊(通訊員 陳魚樂)近日,帶著《石砫廳志》記載石柱縣名由來的問題,石柱縣文聯組織縣戲劇曲藝家協會、縣評論家協會、縣詩詞楹聯學會、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等文藝協(學)會數名會員,到大歇鎮龍泉村石山組石涼山尋找有近千年歷史的石潼關。這里樹林茂密,自然環境秀美,在上關、下山路上,文化探尋者們手腳并用,在長滿樹木雜草的叢山峻嶺中,摸索著沿古跡石壁攀爬、俯行,路雖難走卻不虛此行。


“石砫,以石潼關、砫蒲關而名。”石潼關是由南宋建炎年間,朝廷派平亂的馬定虎、陳溫所建立。《石砫廳志》記載:“石砫安撫司‘以其地有石潼、砫蒲二關也。’” 1809年清嘉慶《四川通志·關隘》記:“石潼關在廳西北六十里石涼傘山,舊置關,今廢。”

踏勘組在實地調研踏勘中發現,石潼關的石砌關門、關墻建在石涼山(因年代久遠且少文字記載,現今的當地村民口傳為“石梁山”)頂最高的一座山峰上,且保存完好;石潼關上修鑿的窄小棧道斑駁可行;險峻石峰頂上的小水井依舊常年不枯;峰頂石壩上大大小小的人工鑿洞約十來孔,應是石潼關插放旗桿等標識性物件的地方;石潼關上用條石砌的儲水水井雖已干枯,但原貌可見;石涼山上最險峻的石傘山離峰頂只有五米之遙,因無跡可攀沒有到達。


下午下山后,踏勘組會同龍泉村黨支部負責人劉安川等一行人召開了院壩會。聽取劉安川等人講述當地流傳的不少神話故事和龍泉村旅游開發打算后,大家獻策建言,龍泉村除了抓好養殖業外,還要著手保護和開發“石潼關”項目,使之成為龍泉村鄉村旅游的經濟支柱。開發和保護“石潼關”這一人文底蘊厚重的旅游勝地,對打造石柱名片、提升石柱知名度,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