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雨
應邀參加了“知名作家中的書畫家走進大渡口”采風團的采風活動,我不是書畫家,只是個業余的繪畫愛好者。4月26日至29日這幾天的大渡口行,卻是收獲滿滿。
四月的陽光甚好,春風拂面,迎來四方的客人。
我跟隨采風團參觀了“重慶工業博物館”,以“無邊界博物館”為設計理念的館區好大,參訪得知,是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示范館、重慶工業發展史陳列館、當代及未來工業發展體驗館。看到了許多歷史文物和感人事跡,展望了未來。“鋼魂”館激動人心,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西遷征程等等,當年抗戰大后方支援抗日前線的情景浮現眼前,日機轟炸重慶六年之久,重慶人是“愈炸愈強”,有史為證,重慶不愧為英雄之城。
走訪了“育才小學紅旭校區”,校園美觀,草木葳蕤,王紅旭老師舍己救人英勇犧牲的事跡感人。學生們為我們戴上了紅領巾,當年戴過紅領巾的我又回到了童年,少年真好。采風團成員為學生們贈送了書籍、字畫,我也贈送了自己的《心泉》《十八梯》《填四川》《開埠》《碑》《飛越太平洋》《水龍》等書籍,書籍和字畫是可以長存的,是可以常讀常觀賞的。
“大渡口區博物館”的面積不大,卻是文物頗豐,陳列廳由“溯源探蹤巴地擷珍”“水埠流韻義渡揚名”“壯烈西遷十里鋼城”“設區建制蝶變新生”四部分組成,形象地呈現了大渡口的歷史變遷、發展進程,有的文物十分珍貴。
“金鰲田園”綜合體風光綺麗,4A景區打造的山水田園令人耳目一新,尤其山鄉文化建設成效顯著。采風團為村里贈送了書籍、字畫,授牌“大渡口金鰲文學藝術驛站”給村長,打造“金鰲文學藝術林”,力促鄉村文化建設。
“大渡口公園”以“湖境、岸境、城境”為主題,公園里花開草長,雀鳥飛鳴,空氣清新,游人好多,不失為大眾休閑游玩的好場所。
久居重慶的我,才知道大渡口區有這么豐厚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領略了整潔的城市、秀美的山水,不虛此行。
此次活動由大渡口區委、區府和北京語言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辦,大渡口區委宣傳部等承辦,見到了丹增、白庚勝、劉醒龍、趙晏彪、龔勝輝、王祥夫、李浩、龍一、朱小平、郭新民、興安、張瑞田、孫玉寶、沈鵬、王瑞林、華小克等知名作家、書畫家,其中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和《潛伏》的作者。見到了南開大學的俄羅斯碩士研究生巴莉娜、烏克蘭博士研究生卜愛琳。有的作家我是再次相見,文學的相通,相談甚歡。我和參訪的許大立、武輝夏,攝影的薛成毅等都高興,都受益匪淺。川音科班的許大立激情放歌,好聽;“神州一鶴”的武輝夏揮筆畫丹頂鶴,好畫;我的字太差,也還是乘興落筆。
一次難忘的文學、書畫盛宴,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一次值得的城市、學校、鄉村參訪。
(作者系重慶市作協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