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對口支援西藏三十周年。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三十年來,一批批重慶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默默奉獻著青春和熱血。
即日起,重慶華龍網集團推出《跟著重慶援藏隊走昌都》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跟隨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的腳步,去丈量渝昌情深的詩和遠方。
類烏齊,素有“西藏小瑞士”“昌都后花園”之稱。1954年3月,類烏齊縣人民醫院正式創建。從此,在雪域高原,伴隨著“茶馬古道”遠去歲月的回響,守護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渝昌情深,跨越千山萬水。2016年,重慶援藏開啟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相關三甲醫院累計向類烏齊縣人民醫院派駐援藏專家47名。
陳賢凱(類烏齊縣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類烏齊援藏專技隊員):
“目前,類烏齊援藏醫療工作隊有14名援藏醫務人員,分別在呼吸內科、消化內科、重癥醫學科以及婦產科、肝膽外科、普外科等科室,每名援藏醫療隊員都與當地的醫務人員簽訂了師帶徒的協議,留下了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陳賢凱向醫務人員講解醫學知識。類烏齊縣人民醫院供圖
重慶援藏的醫療專家發揮自身專業及管理特長,在醫院各科室各崗位上兢兢業業,贏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2024年4月,來自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援藏醫師王倩、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援藏醫師張琴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成功在類烏齊縣人民醫院探索開展了腹腔鏡手術。
王倩(長壽區人民醫院援類烏齊醫療隊主治醫師):
“自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我們通過‘師帶徒’傳幫帶,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推動‘輸血型援助’向‘造血型援助’方式的改變。類烏齊醫療資源匱乏,我們可以通過腹腔鏡手術開展更多的比如宮外孕的手術、卵巢腫瘤的手術,來提高醫療質量。”

王倩在悉心照顧患者。類烏齊縣人民醫院供圖
初夏時節,類烏齊縣人民醫院傳染科收治了一名藏族女性患者,高度疑似結核,但多次抗酸桿菌檢查仍陰性,診斷治療受阻。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援類烏齊醫療隊副隊長潘菁憑著豐富的經驗,在1000倍放大的顯微鏡下找到了狡猾的結核桿菌,成功為該患者進行了標準的抗結核治療。
潘菁(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援類烏齊醫療隊副隊長):
“我們醫院和類烏齊人民醫院是對口支援的關系,每一年半有5名同事來到這邊支持類烏齊縣人民醫院,每一名醫生要帶一到兩名徒弟。在援藏期間,不僅要支援科室的醫療力量建設,還要幫助科室完善二甲復審相關的一些事務,在遠程的會診中心等信息系統建設方面也給予了相應的支持。”

潘菁帶領醫務人員查房及指導患者咳痰、霧化。類烏齊縣人民醫院供圖
何炳靈(類烏齊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援類烏齊醫療隊隊長):
“我們這一批來的隊員主要包含有重癥醫學科、呼吸科,還有消化科、骨科、病理科、泌尿科,希望在這一年的時間內,通過傳幫帶以及‘師帶徒’的模式,能把內地的一些先進的醫療技術、診療方案在這里形成一個體系,幫助藏區醫療隊進一步提高醫療技術。”

何炳靈在查看患者的病情。類烏齊縣人民醫院供圖
在類烏齊縣期間,重慶援藏醫療專家悉心帶教,結合類烏齊縣人民醫院實際,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操作章程和質量控制指標,重點加強18項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指導醫院新技術新項目,開展了肺功能檢測、尺神經探查松解前移術肌腱血管神經吻合術、椎管內麻醉及神經阻滯麻醉等多項新項目新技術,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仁青江村(類烏齊縣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
“援藏老師的無私援助,對類烏齊縣人民醫院的學科建設,以及傳幫帶教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作用。援藏干部的無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仁青江村(右二)在查病房時關心患者的情況。類烏齊縣人民醫院供圖
白衣執甲護佑生命,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一批批重慶援藏干部醫療隊,正在類烏齊縣默默奉獻,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渝昌情深的厚重華章。
文/華龍網 李春燕 張春霞 李天春
視頻/胡珂瑞 張小敏
往期回看:
跟著重慶援藏隊走昌都 | 察雅:小蘋果 大市場
跟著重慶援藏隊走昌都 | 白衣執甲,渝藏同心——昌都市人民醫院來了批重慶“白衣天使”
跟著重慶援藏隊走昌都 | 到離星星最近的地方 播下知識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