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婧雨
春夏之交,作家雷學剛最新創作的散文集《在水一方》付梓出版。此文集從撰寫到出版共歷時四年,終結絢爛之果。今獲贈拜讀,除了嘆服于作者靈動的語言組織與張弛有度的表達力之外,還對文集中處處展現的大格局與大愛、精神與力量感悟頗深,遂予記錄,以示尊重與收獲。
“在水一方”出自《詩經》,其基本結構是追尋者、河水與伊人的關系。作者選用此句作為文集書名,表達的正是作為追尋者的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對真善美的求索與頓悟。文集收錄了作者創作的散文,文字優美,內容豐富,主題鮮明,題材廣泛,包含了作者對生活和文學事業的執著和鐘愛,對生命的感悟、對世事的思考,對情對景的真情流露。作者雖寫的是自身的體悟,但語句樸實平和,平實親和,像是與讀者的一次輕松交談,抑或是一次分享會,讓人在輕松“對談”中同構共振,同頻共鳴。如同《優雅》中所稱,“美麗養眼,優雅養心”“優雅的舉止讓人舒心,宛如清風拂面,花香沁人”,這樣的文字和分享又何嘗不是一陣拂面清風,一縷醉人花香,陶冶人心,既養心又養眼。
作者將生活、工作和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頗具溫度之余,亦不乏現實啟迪意義。在一篇記錄作者2019年因公出差至邛海的旅途感悟文章中,讀者通過他的筆觸,仿佛置身在那幅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美景中,感受著當地的“風和日麗、天人合一”,欣賞“月出邛池”的詩意之境,體會生活在當地的涼山州人的“幸福,驕傲與自豪”。同時,通過作者長期從事文博事業的專業觀察,人們也認識到了這座城市在文旅事業的發展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例如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仍需提高,城市文化精神和品質有待提升,如此才能延續和發揚西昌獨特的“幸福感”,成為西昌市民的重要幸福標記。
作者講述人間煙火,感嘆世事無常,但從不傷春悲秋,無病呻吟。文集雖然言及“看不見的傷害”和“失去的緣分”,但也處處可見“陽光燦爛”“愛的海洋”以及“世界充滿希望”。這不僅源于作者陽光積極的心態,也是他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的彰顯。他不否定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和重要性,但精神財富總是文章的靈魂所在。他懂得感恩,從“施恩”與“受恩”中感受到人必備的“最淳樸的人性光芒和道德基礎”,這些正能量的感悟,無疑給予了人力量和希望的思想光芒和精神力量。
作者分享對現實或未來事物的關注和體悟,訴說著普羅大眾的心聲,抒發對人世間的感懷。他期盼精致利己主義者能夠“審視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祈愿“我們這個社會多一分和諧溫馨,少一分暴力對抗,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傲慢,多一分謙遜,少一分驕傲,多一分優雅,少一分粗俗,多一分文明,少一分野蠻”。這些價值觀和情感反應都與作者正直的人品、堅定的信仰、寬廣的格局和心中的大愛息息相關。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好的閱讀是和閃耀光芒的靈魂“對話”。我們都希望追尋生命中的那一道道清麗之光,我們亦都是追光之人。相信讀完《在水一方》,你我皆可成為內心有光之人。
作者簡介:劉婧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博士,重慶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