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夏榕嶺
五月的天是越來越藍了。
初次來去西藏,令我刻骨銘心的不是那片雪山,而是那些凈如雪的友人……
因為工作,邂逅了西藏。從重慶江北起飛,一路向西,直達拉薩貢嘎,這次西藏行程的終點是山南市。
第一次入藏,在我的想象里,西藏有著世界之最的珠穆朗瑪峰。那里的山,并非山,而是插入天的利劍,山頂常年冰封,放眼望去,群山都會戴著一頂白帽,隔著云層,有種半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
西藏承載著大江大河的源頭,溝谷也自是江河縱橫,站在山間向下看,是廟宇、白塔、民居和漫山遍野的花草,牧人拎著烏朵騎著馬追趕牛羊,老人閉著眼睛轉著經輪坐在門前,朝向遠方默默誦經,畫面歷歷在目。
雄偉、遼闊、通透、純凈、圣潔,是我想象中的西藏。
初次踏上這片土地,似乎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是一種很特別的感受。相比于雄偉的山峰,山南的山更連綿、更直面,山體上沒有過多的植被,低處多是稀疏的灌叢、高處山體被苔蘚類植物包裹,因為紫外線強烈,暴曬溫度高,水分蒸發快,一些山體正在水土流失,土壤經年變成了沙礫,呈明顯的金黃色,這讓我想起了泥石流的形成條件:溝谷地貌、大量松散土石,一旦下一場大暴雨,水源激發,泥石流就可能爆發。一路看過去,好多村莊正處在溝谷地帶……不禁陷入了沉思。正在這時,路邊偶遇一群勞作的人,下車一看,他們在工作,工作內容是種樹,一人背上一棵,一趟一趟,一棵一棵,靠雙腳、憑雙手,將它們一點點佇立到了沙地上,讓它扎根、生長,讓它們在不久的將來染綠這抹空白。
西藏一直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能深刻感受到虔誠。人們面對這樣的環境和土地,找到了心靈支柱,回歸生命的真諦。在不了解一種文化的時候我是以最大限度尊重的態度把它深藏在心里的,在山南的這段時間里,接觸到一些人和事,我對當地的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它。
在和一位藏族友人聊天時,他介紹,在他們心里,從生命開始到結束,一切皆是有定數的。這種觀點和我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共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也相信命運。朋友還說,如果我們旅途中遇到困難求助于藏族同胞,他們一定會伸手相助。
對于藏族名字,其中包含了特別的意義,在他們還未出生時,父母親會上寺廟求名,選一個美好的名字,名字里放著祝福語,希望孩子幸福地度過一生,這也產生了一種現象,祝福很美好,不在多,但是文字的表達是有限的,所以重名的人很多。
聊到旅游景點時,聽說昌珠寺里有世界僅存的珍珠唐卡,非常美。十分遺憾,我們不會藏語,如果能聽懂,寺廟里講的故事將會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故事。說到這兒,朋友已經抑制不住微笑……是什么樣的故事這么吸引人,我好想一探究竟,學習了解藏語被記在了我的小本子上。
試著了解一個地方最快捷的方式是去嘗試當地美食。我們去了當地很有特色的先祖故都藏餐廳,這是一家音樂餐吧,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民族舞和藏語歌曲,裝修具有濃厚的藏族特色,每一個細節都很用心,美食也很合口味,酥油茶、甜茶和藏式酸奶得到大家一致好評。除了特色美食,這家店最讓我感動的是餐廳二樓的“博物館”,餐廳董事長作為導游,打開了一間通亮的房間,那里有滿屋的唐卡和藏族古物。她介紹,這是她哥哥耗時多年繪制的,她有兩個哥哥,一個是國家級唐卡大師,一個是資深藏族美食大師,都從事著弘揚民族文化的工作。來這里參觀的人有社會各界名流,書法家們也在此留下真跡,不久后,這里將對外開放。原本他們一家沒有住在山南,為了傳承民族文化,他們過來了。為什么會選擇山南,我想應該是因為山南是藏文化的起源地吧……聊得深入時,店長給我們提起自己的父母親,長輩已80多歲了,現在還在老家勞作,店長說出來時有無法在父母跟前盡孝道的無奈,但更多的是自豪。我也很感慨,正是有這種父輩,才會培養出如此有大愛的后代,致敬他們!
“山南的自然風光是獨屬于西藏的,一定要好好欣賞!”同事提醒了我一路。要出差到西藏,最開始我是拒絕的,西藏離家太遙遠了,但是認識山南后,有種熟悉感,我甚至希望離別那天來得晚些。西藏有種說不出的美,美在它的多面、美在它的內涵,我喜歡這里萬里無云的天空,喜歡這里一望無際的高山,喜歡這里土地上乍見的綠洲,更喜歡這里的人和極具魅力的人文底蘊。《月亮與六便士》里曾說過:“一個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婚姻幸福,不是腰纏萬貫,而是精神富足。”這里的人們將精神富足作為畢生追求,活得很通透,活成了我向往的樣子。
剛離開我又開始想念那片雪山,更想念那些純凈如雪的友人了。
(作者系重慶市地質作協散文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