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天宮可登乘——讀劉輝長篇兒童小說《夢里天宮有多遠》有感
2024-07-13 10:06:58 來源:重慶文藝網

江津作家劉輝我是比較熟悉的,他原來寫過詩,出版過詩集。后來從政擱筆。去年卸下政務,竟寫起兒童小說來。上月他送我一部重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兒童小說《夢中天宮有多遠》。原來這個詩人,也是寫兒童文學的高手。

圖片1

《夢里天宮有多遠》寫的是一個山村脫貧后,留守兒童鐺鐺凝望山村夜空,數星星點燃他探尋天宮的夢想,他立志要做一名航天員,從鄉到縣,再到省城到北京參加少年航模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的動人故事。我急切地讀完此書,頗有感觸,有六點可貴之處不得不說。

圖片2
7月12日,龐國翔在江津區召開的作家劉輝長篇小說《夢里天宮有多遠》新書分享交流活動上發言。

該書回答了時代大背景下的一個深層次的大問題。我國農村脫貧后,沒了貧困戶,但有低收入群體,有留守兒童,在這種情況下低收入群體的子女或留守兒童如何教育?繼續搞一幫一、實行代理家長或捐贈?這部書回答了這個問題:脫貧后山鄉要振興。對留守兒童(低收入群體子女)的“提振”,尤其重要:提振志氣、提振精神、提振力量、提振動力。紅石學校、老師、部隊包括村干部就是這樣做的。其實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不同的是劉輝是從文學角度提出來,這就表現出作者的鄉村情懷和創作上的與眾不同。

清末楹聯圣手、著名巴蜀才子、江津人鐘云舫家的學館和印行的書籍取名《振振堂》就是這個原因,國家要振國威、家庭要振家風、男子要振精神、女人要振綱常、兒童要振志氣。振振有聲,振振有威……

主脈下分發出系列故事支脈。該書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反映童真、童趣,感動讀者。這部書故事主脈即大故事就是8歲的學生鐺鐺,成為留守兒童后,學校、老師、航天部隊、外地同學都關愛著他,努力提振他的精神和志氣。他參觀科技館、制作航模,到縣上省上和北京參賽,最后獲獎。在這個主脈故事中,間套而生出許多小故事,比如到外婆家、與航天員照相、與吉古爾夫和北京城里的小姑娘但雨婷交朋友等。這些故事的設置,前有伏筆和懸念,后有照應和回答。故事性強,完整,美妙,不故弄玄虛,而是自然流水般發展故事情節。

此書具有內驅力和外驅力。內驅力就是讀此書時,你有一口氣想將此書讀完的感覺——這是故事吸引人使然。外驅力就是你在讀此書時,各個故事都能使你回想到自己。鐺鐺到外婆家,使我想到翻山越嶺去外婆家的事。鐺鐺與城里小美女但雨婷交往,使我想到小時走人戶,親戚鄰居家來了一個城里漂亮小姑娘的事。一次走人戶,親戚家來了一個著制服的探親的解放軍,我好羨慕,要求照相。兩個月后才收到照片……一本書能有外驅力,讀者邊讀邊能聯想到似曾相識的自己的故事,這就是藝術加工的真實性。

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書中有許多人物,包括村民、教師、城內務工者、少數民族少年、航天員、大都市小姑姑等,其性格很鮮明,都有個性。生活中人物的個性多是由做某件事反映出來,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個性多是說話(語言)反映出來。母親蒲草與父親郝進財的爭吵,幾句就反映出農村婦女和莊稼漢的性格。但雨婷先前不理鐺鐺,反映出她先前高傲和高貴的性格特點。父親在工地上與鐺鐺對話,反映出城市務工者承擔家中重擔、大愛家無言的品性。

主線故事和旁涉故事形成一體,形成內容主體的豐富性和旁涉的互補性。該書所寫的主要故事就是當下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但該書還旁涉許多方面。江津是全國雙擁模范城,民族團結工作、關工委工作等在全國或全市處于先進行列,江津還是鄉村治理示范區等,這些在該書中有所涉及,并且作者不是刻意去寫的,而是順其自然,娓娓道來,沒有做作的痕跡,讀后感到非常真實,無牽強附會之感!

書中人物名字設計妙趣橫生。有三種感覺:一是這些名字有著時代烙印;二是作者身邊定有原型;三是人物名字很有考究。比如郝進財、郝有錢、但為國等人名,讀者一讀就知其名意。有一個叫“梅凌寒”的老師,其名是她性格的另一種注釋。她是個優秀的老師,學校在推薦學生到北京參加航天夏令營時,她堅持推薦學習成績最好的去。可成績最好的也許有“白衣天使”之夢而無航天之夢,這是個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的問題。這一想,“梅凌寒”之意就不難理解了。還有一學生叫小鳳,有名沒姓,加上姓就更好了。鐺鐺母親叫蒲草,表明她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外出五年不聯系家人。

……

再談一下我的小想法,這本肯定寫的就是江津,因書中有紅軍傷員、有“冒皮皮”“不待見”、花椒、柑橘等方言(童謠)和特產。但書中有“嘮嗑”等三處與之不協調的東北方言。有兩名8歲小學生在對話中脫口說出“至今為止沒有看到官方權威媒體發布存在……”“這都是子虛烏有的事”的話,感覺這是新聞發言人所常說的話。鐺鐺在機場奔跑時不小心一頭撞上保潔婦女,還正好是他媽,這有些突兀。如果是女保潔在候機廳看電視,無意間發現電視中的少年很像兒子(書中前面有鐺鐺接受電視采訪的伏筆),于是媽媽打聽后找到兒子,兒子到媽媽租房內看到媽媽寫給父親的離婚書時,奔跑到父親工地找來父親,三人相擁泣聚,這樣可能更真實一些。另外媽媽不好,五年不聯系家人,“蒲草”之名令人傷感。

兒童文學作品由兒童來談感受和感想,可能是更為真實的。我作為成人,讀了這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所談出的感受和感想肯定有許多是不確切的,拋磚引玉而已。

清朝中后期,江津鶴山坪有一村姑叫江蕙,刻苦自學天文學,每晚唱著《步天歌》在鶴山坪上數星星,做著天宮夢,十二三歲就制作了《天文扇》,十八歲編繪了《考定中星圖》,為天文知識的普及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后又制作《心香閣考定二十四氣中星圖》,對普及天文學知識和天空星象知識也有較大意義。她被收錄在《中國歷代科技人物生卒年表》《歷代婦女著作考》《重慶府志》《江津縣志》等書。我曾寫過她幾篇文章,鎮上的領導曾在文章下留言:“江津鶴山坪是數星星最好的地方”,意為這里是騰飛之夢升起的地方。其實,鐺鐺的天宮之夢就是在鶴山坪開啟的。這正是,鶴山數星星,天宮可登乘。

文/中國作協會員、江津區作協主席 龐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