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范功
癸卯七月下旬,與詩友在牛帥兵先生的工作室品茶論書。興致所至,我們請他寫幾個字留作紀念。他提筆寫下“守正創新”四個大字,作品字勢開張,魄力雄強。將此四字寫做隸書作品,援筆立就,可見牛帥兵先生對新時代文藝工作發展方向的把握與時代感悟。于人于書,在場的朋友皆會心贊賞。
近年來,牛帥兵的隸書風格逐漸被圈內圈外的朋友所熟知。風格的形成源于一個書家多方面的修養。作為同鄉與友人,我將詩書交往之點滴匯成一段淺見,與大家交流。


牛帥兵書法作品的背后,有著他與同時代書家審美認同的烙印。其風格來源也與他善于取法,勇擔社會責任,與其師友之間的交流切磋有著內在的聯系。帥兵的交游歷程和隸書成功之路,可以作為我們今天再次審視書法家身份內涵的重要參照。由此,我們可以對書法家的社會責任、學養根基、書法識鑒等成才的維度再次展開時代的追問。
深入傳統 筑實根基
談到牛帥兵對傳統經典漢隸作品的深入,我想從他近兩年臨摹的一批漢碑說起。其中《石門頌》的臨寫,尤其吸引我的注意。
《石門頌》是東漢摩崖石刻作品,2013年至今,我多次到漢中博物館見到這件作品。在斑駁蒼澀的石壁上,兩千年前的作品,依然令人怦然心動。細細研究這件作品,整體書寫是規整的,雖然個別字有逸蕩的夸張筆畫。它的基本形態接近《乙瑛碑》和《居延漢簡》。但臨摹此件作品的學習者往往被那些結體夸張和延伸失度的筆畫所吸引,最終偏離了此碑的精神實質。
《石門頌》被清代書論家認為“膽怯者不可學,力弱者不能學”。這一說法也誤導了不少學習者。造成許多學習者面對棗魂石魄,想當然地鼓努為力,線條追求狠驇粗野。其實是對《石門頌》風格與精神的一種歪曲。
靜觀牛帥兵先生的臨摹,精勁曠達、宏闊酣暢,形體以方正為主,線條方圓兼備,把握住了整體特征,很好地表現出了此摩崖的精神實質,在細節處理上又保留了自己的書寫個性。結合他的隸書創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學者。



牛帥兵如此善學,這與他厚古愛今,廣集博采的學書方法是分不開的。從軍營里走出來的書家,身上總保留著一股兵味,那就是:硬朗、干練、堅毅。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原書風影響了整個書壇,也影響著風華正茂、學力強勁的牛帥兵。中原書風那渾厚蒼勁、氣勢磅礴的風格,已在他的腦海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到重慶工作之后,山城雄壯寥廓的自然景象、絢麗奇絕的城市構架也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審美。中原書風的底蘊結合巴渝文化的奇崛,決定了牛帥兵的審美取向。
他從郭沫若的行草風格中,奠定了自己的書寫節奏,起落分明,用較為強烈的提按落差來呈現自己書寫時的情感變化,讓觀者感受到米襄陽行書般的沉著痛快。在行筆過程中,他善用筆肚來完成或飽滿或蒼澀的書寫效果,讓我們在他的作品中隱約看到倪元璐、何紹基的用筆動作,同時做到了點畫骨肉豐滿、充實而富有活力。結字方面,它采取中宮疏朗、外緊內舒的方式,從《好大王》《西狹頌》等作品中獲取形式因素,使得他的書法體度博大雍容,灑脫渾融。
十幾年的隸書探索,他逐漸形成了用筆靈動、結體寬博、章法隨機的風格特點。以漢碑好大王、西狹頌、張遷碑為根基,融合簡牘書法、行草書的用筆技巧以及當代人的隸書創作之長,博觀約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處理方法,有了自己的風格面貌。這是每個書法家的心結和追求:自成一家始逼真。


值得一提的是,其楹聯書法作品別致的落款可見牛帥兵創新意識之一斑。他將落款頂天立地,既彌補作品左上端的空白,又增強了作品的挺拔感,這一看似不經意的探索創新之舉值得我們借鑒與思考。
總之,牛帥兵的隸書寫得生機盎然,充滿活力,源于傳統又具有時代精神。他將當代審美意識與古老的傳統碑帖有機結合在一起,并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對豐富書法藝術的形式感和現代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精選內容 豐沛形式


以文載道,以書煥采。書法家強化做字行文的能力,厚積傳統文化的根基,既是助力書學之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肥沃土壤,也是書家擴大社會影響,藉文傳書的必要途徑。在這一方面,書法家的書寫內容選擇最能凸顯其創作的方向性。同時,用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有文化的涵養,學問的積累。沒有學問功底的書畫家是行而不遠的,而對文學、文字學或傳統文化的依賴,以中國書法藝術最為突出。
牛帥兵先生非常重視書寫內容的選擇。一方面結合自身的經歷,創作了一批寄托愛國情懷、展現紅巖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的作品。這些內容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催人奮進、鼓舞人心,與其作品明快俊健、靈動樸茂的風格相協調。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應大力弘揚的創作導向。可能是軍旅出身的緣故,帥兵身上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他認為,書法作品不應僅僅是個人意趣的表達,而首先應該是為社會、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一種藝術形式。


品讀他的一系列主題創作,我本人也深受啟發。此外,他還十分注重書法作品的社會屬性以及教化功能,其最近創作的《隸書千字文》《隸書百家姓》《隸書弟子規》《隸書三字經》等,是我們最為熟知的國學啟蒙篇章,它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又通俗易懂,深受普通大眾喜愛,有助于書法藝術的普及與傳承。
擁抱生活 磨礪品格
書法家要從火熱的生活中獲取生命的體驗,要培養自己的堅貞浩氣,高韻深情,作品才能在技巧的基礎上生發出感人的力量。所以,既要腹有五車詩書,又要車轍馬跡遍天下。


牛帥兵先生樂于從幫人助人的活動中收獲力量和內心的充盈。帥兵為人誠懇熱心、樂于奉獻、勇于擔當,把在軍營鍛造的優秀品質帶到了書法界,也影響和感動著身邊的朋友們。他將《水墨蘭亭》辦成書畫家的精神家園,宣傳陣地。又多年堅持到群眾中去,用書法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每年春節,義務書寫春聯的隊伍中,必定有他的身影。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2018年“送萬福進萬家”下基層公益服務活動先進個人,是對他樂于奉獻、熱心公益的肯定和褒獎。
劉熙載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也。帥兵的書法,正是他人品、性格、修養、胸襟的外化。
宋人黃晞也說:“學非師而功益勞,友非人而過益滋。是以古之君子,從師而后言,顧友而后行,故其鮮矣。”


他認為志同道合的師友在學習上的相互砥礪往往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相互啟發的力量從而推動學術或藝術上的進步。歷來在書法藝術上發奮為雄有所大成者,得之于同道啟發幫扶者不可勝數。作為書家追求的本體,技法的探求、書學思想的建立是其獲得時代推崇和同儕認可的立身之本。鐘繇盜韋誕墓得蔡邕筆法,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的書壇軼聞,無不揭示著古代書家對于書法技巧和書法功力的刻意追求。古今亦然,牛帥兵的書壇交往也反映著他對于書學的執著努力。他在書法領域內的擇善為朋、以德結友也深深地影響著他書法風格的塑造和書學思想的形成。
書法作品的藝術格調建立在作者的生活基礎、閱歷累積和對社會的深刻認識之上,其格調的高低厚薄隱含著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或恢宏壯觀,或意趣橫生,縱觀古今中外歷代大師的作品,無不浸透著他們豐富的人生和文化之底蘊。藝術格調的營造必須歷經精神與心靈的交流砥礪以及學問修養的夯實提升。




書道同春,書道無垠,期待牛帥兵的作品不斷帶給我們驚喜和啟發。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書法家簡介:

牛帥兵,《水墨蘭亭》總編輯,全國第十一次文代會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文藝專委會委員,重慶市文聯委員、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原解放軍總后勤部美術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原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校報主編。
2018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送萬福進萬家”下基層活動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獲嘉獎及其他獎勵。
結業于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中國書協西部研修班、全軍書法高研班、重慶市第五屆中青年文藝骨干研修班等。
《中國文藝家》《解放軍生活》《中國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中華兒女》《作家報》《藝術中國》《企業文明》《企業觀察報》等媒體曾有專題、專版報道。
主要作品有《隸書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文》《隸書三字經》《隸書百家姓》《隸書千字文》《弟子規》《隸書歷代經典名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