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
2024-08-05 14:28:17 來源:華龍網

文/朱晴方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還得感謝隴中采風。

當我那天下午到達目的地的瞬間,

你就闖進了我的眼簾。

啊,這是什么果樹?

同行說是山楂。

你怎么這般集體性地青澀著?

我口中心目中的山楂,

一直是紅色的呀,

像中國紅那般喜慶、祥瑞。

從你含笑垂首間,

我突然想起兩個成語——

天道酬勤、春華秋實。

我完全相信,

金秋時節一到,

你就紅了,

似火焰般映紅了整個原野。

那個時候,

你就酸中帶甜,

給人美味,還有豐富的營養。

漫山遍野一萬畝啊,

得千斯倉萬斯箱來儲藏。

感謝你喲,

報以千家介福

致富了一方百姓。

你紅著臉答,

要說感謝,

得感謝栽培我們的主人——

山楂小鎮的創始人常海增,

是他讓我們站在這片黃土荒塬,

葳蕤了這塊千古蒼涼,

從此,

常家河兩岸煥發著春意盎然。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如玉石般白,若銀元般大,

密密麻麻地附著在營養棒上,

一棒一棒地擠擠挨挨地懸掛著,

一望無際。

那天有點小雨,

盛夏的心頓感滋潤,

走進培育大棚,

手機飽餐得腦滿腸肥的。

導游說,

這就叫玉木耳,

是引進的新品種,

論數量達25萬棒,

講質量營養十分豐富。

黑木耳大棚我見過,

吃它也不知有幾大麻袋。

而玉木耳呀,

這一次采風,

讓我大飽了眼福,大飽了口福。

導游還說,

旁邊還有黑木耳大棚,

還有瓜果蔬菜大棚,

滿地都是綠色,

都是營養,

都是現代文明。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湛龍觀廟。

我拜謁過許多廟觀,

青城山也去過若干次,

但較之于你,

至少說色感上有點遜色。

你是龐然的建筑群落,

既古香古色,

又有濃烈的現代氣息,

宏偉,氣派,壯觀。

你是仿古建筑,

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你描繪著哲學,塑造著經典。

你的主旨是民族傳統文化,

是華夏土生土長的教義。

走進殿內,

滿滿的文化,滿滿的藝術,

滿滿的炫目,還有滿滿的驚嘆。

出門處,

邂逅鐫刻精美的一墻《道德經》。

老子分明地告訴我說,

無論是為政還是處世,

要道法自然,

要無為而治,

須上善若水,

須知足常樂,

得燕處超然,

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眼睛為之一亮,

也感到意外。

一個極鄙遠的黃土高原鄉野,

在一幢氣派的大樓門口,

竟赫然懸掛著“翰墨館”匾牌。

迫不及待走進去,

幾大間屋子都掛滿了書畫。

頓時,

我有些臉紅——

自嘆弗如;

我有些驚詫——

大牌名家濟濟一堂。

擺脫了溫飽困擾的西北鄉村啊,

華麗轉身來饕餮高雅的文化藝術。

突然來了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

說吃飽了穿暖了是動物性,

追求文化追求文明才是終極目標。

有人悄悄告訴我,

他就是這里的老板常海增,

因小時候家貧上不起學,

他知道文化的價值,

也知道文明的可貴。

此時,

我突然意識到,

右邊不是有一個“孝行天下園”?

左邊不是有一個毛澤東詩詞碑林?

啊,想起來了,

不遠處還建有幼兒園、醫院。

情動乎衷,

于是,

我揮毫書寫了這樣一幅大字——

天道酬善;

還有一幅字是——

通渭山楂紅遍神州。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常海增。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隴中的山楂小鎮。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常家河兩岸遍地的中國紅。

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你啊,

大西北黃土塬聳起的現代文明。

——2024年8月2日匆筆于山城重慶

微信圖片_20240805202749

作者簡介:朱晴方,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高級編輯,全國雜文聯席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分會主席,重慶市雜文學會執行會長,重慶市秘書學會副會長,重慶民俗學會副會長,重報集團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華龍網書畫藝術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江北區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分別為重慶市作協會員、書協會員、美協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重慶雜文》報執行副主編,市政府文史館《重慶藝苑》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