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龍網訊(通訊員 曾紹侖)10月19日,《二十五年打工記事》讀評會在南岸區南山街道黃桷埡老街會議室舉行。

活動由南岸區作協主辦,南岸區作協紀實文學創委會和《黃桷小屋》公眾平臺承辦。南岸區文聯副主席、區作協主席楊金幫,區作協副主席曾紹侖,區作協秘書長周永素,及作家王明學、鄒世平、潘傳學、趙心放、王學友、熊家林、吳洛加等20人參加了讀評會。讀評會由南岸區作協紀實文學創委會主任潘云國主持。

《二十五年打工記事》是作者劉祥琪在重慶機床廠辦理病退后,通過在市里三家房地產開發公司25年工作的經歷寫成的,擁有34個章節15萬字,已在公眾號《黃桷小屋》上陸續發表。

讀評會上,作者劉祥琪首先講述了他創作這部《二十五年打工記事》的原因及背景。

《黃桷小屋》主編鄒世平在會上簡要介紹了對《打工記事》的選用、刊發,以及讀者對本文的反應及評價等情況。
緊接著,趙心放、王明學、潘傳學、曾紹侖、鞠慶生、張純模、王學友、周永素、王興孝等作家分別發表了《二十五年打工記事》的讀后感言。
大家認為,《二十五年打工記事》是一部針對性及社會性較強的作品,寫出了作者熟悉的生活,作品所涉及的民企老板及部分企業員工都寫得有血有肉,所描寫的具體事例真切感人,亦帶有時代氣息。
劉祥琪曾在國企任廠部辦公室副主任、車間主任等職務,他將國企管理經驗融入民營企業管理過程中,深得民企老板認可和信任。大家對《二十五年打工記事》存在的不足,還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

作家、書法家鞠慶生向劉祥琪贈送了書法作品“天道酬勤”四個大字,對《二十五年打工記事》的推出予以鼓勵。

楊金幫在會上講話,他對這次讀評活動和劉祥琪作品《二十五年打工記事》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劉祥琪退休后找到了自己想干的工作,寫出了工作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及所見所聞,讀這部作品,感覺就是在讀人生、讀生活,這也反映出作品是具有價值的。希望劉祥琪在以后的生活中健康快樂,也期待他寫出新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