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父親喜歡頭帕(散文)
2024-12-05 15:08:17 來源:重慶文藝網(wǎng)

文/鐵城

記事以來,父親一直都不講究發(fā)型。用他的話說,我們這些人吃了做做了吃,累了將就歇會兒,講究那些有啥用?

只要老家王剃頭到了家門口,父親就端來吃飯用的高板凳,一屁股坐上去就說:“還是光頭!”就這樣,父親剃了一輩子光頭。

數(shù)九寒冬時,鄉(xiāng)鄰們怕冷防寒,都會戴上這樣或那樣款式的帽子,父親從不與他們“隨波逐流”,總喜歡用一條長毛巾纏在頭上,出汗時還可當毛巾,順手從頭上摘下,隨意在臉上和頭上抹幾下,然后又將那毛巾纏在頭上。

我在公社上班正式領(lǐng)月工資時,父親年逾古稀。

眼見飽經(jīng)風(fēng)霜而滿面溝壑、一頭銀發(fā)的父親,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在未漏丁點兒“風(fēng)聲”的前提下,我花八元錢到供銷社為父親買了一頂較為適用的棉帽子。

回家將帽子遞到父親手上時,父親那個樂呀,真叫喜不自禁,當著一家人的面直夸我好不說,還用雙手不停地在棉帽上撫摸來撫摸去,兩只眼睛瞬間變成了一雙豌豆夾。

讓我和家人們都沒想到的是,父親愛不釋手的那頂帽子,他竟只戴了不到一個月,便將其摘下擱置一邊,繼續(xù)恢復(fù)了毛巾纏頭的習(xí)慣。

那時,因為工作繁忙,加之我和妻子也離開老家搬到了街上居住,對父親摘下帽子恢復(fù)纏毛巾的舉動沒怎么在意。

后來,家庭經(jīng)濟條件逐漸好轉(zhuǎn),我又先后為父親買過兩頂帽子,一頂是從沿海深圳采購而來,稍顯新潮的鴨舌帽;一頂是適合高齡老人戴用的仿軍帽(也叫雷鋒帽),仿軍帽既保暖又耐看。

不用說,鴨舌帽和仿軍帽的命運,都與先前的棉帽一樣,遭到了父親的冷落。

記得那是1987年春節(jié),我和妻子雙雙由組織安排調(diào)進縣城,并分得了一套七十平方米的新樓房。

為讓在農(nóng)村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親開心,我兩夫妻和女兒滿心歡喜地邀請二老進城過年。

臘月廿八日下午,我們一家三口日盼夜盼的兩位老人終于來了。

當我在住家樓房前的梯坎上接到父母時,正在一旁閑侃聊天人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我那老父親的頭上!

此時,我才下意識地注意到父親那剃得錚亮的光頭上,竟纏著一條黃白相間的毛巾。

進到家門后,有些無地自容的我,沉著臉向父親硬生生地甩去了一句十分難聽的話:“進城過年,有新帽子不戴,頭上纏根毛巾是為了好看嗎?”

這時,明知我不高興理由的母親,也緊隨其后補了一句:“你老漢一輩子就喜歡裝窮,他以為裝窮,會有人同情他獎賞他!”

這下好了,母親那兩句難以入耳的話,一下沖翻了三天不說兩句話的父親的火頭子。

只見他將身上背著的大包東西朝地上一甩,火冒三丈地吼道:“是的,我愛裝窮!我一輩子只靠雙手來養(yǎng)家糊口,從沒奢求哪個舅子幫過我。”緊接著,父親又將臉轉(zhuǎn)向我和我妻,語氣稍顯溫和地說:“你們不曉得,我不戴帽子,不是不喜歡你們花那么多錢給我買的帽子,是我戴起帽子腦殼發(fā)癢,隨時都想用力去摳。只有纏帕子,腦殼不但不發(fā)癢還熱和!”

聽過父親那段像似真情實感的話語,一直以為節(jié)儉了一輩子的父親是擔(dān)心帽子戴壞了我們又要破費才舍不得戴的我,依然存有似信非信的感覺。

不用說,三十七年前那個最值得我和家人們慶賀的春節(jié),老少三代人都是在郁郁寡歡中度過。

過完春節(jié),我在完全未弄明白父親不愛帽子愛頭帕的真正緣由時,仍然依從父親的喜好,到當時的長壽縣百貨公司花五十八元錢,為他買回了一條兩米多長的黑色絲帕。我深知:年輕時的父親,是我家七八口人的頂梁柱。一字不識的父親,為我家做出的貢獻真是無與倫比,無法言表。

也正是那條絲帕,陪著父親走完了他勞苦一世的生命末路。

父親83歲歸天時,我吩咐工作人員將父親愛惜有加、纏了將近十年仍完好無損的那條絲帕,裝進了父親的棺材,讓它繼續(xù)陪伴我那苦命的父親。

當完全明了父親不舍兒子敬孝的帽子,無奈纏頭帕的個中道理時,我也是個年逾花甲的老人了。

七年前的那個冬天,山城的氣溫極為低下,大女兒見我蓄著近似光頭的平頭,也毫無前兆、悄無聲息地給我買回了一頂棒球帽,送給我時還特別地吩咐道:“爸,今年冷冬,你的年紀也不小了,戴上這頂棒球帽,既時尚又暖和還顯年輕。”

接過女兒雙手遞過來的帽子,我心頭那個暖哪,真可叫無法言說,難怪世人都說女兒是件小棉襖!然而,讓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那頂既暖頭又貼心的帽子,僅戴了一個月左右,無論每天早上洗頭還是不洗頭,整張頭皮就是發(fā)癢,無論你是忙還是不忙,身邊有人還是無人,都想要摘下帽子摳上幾爪。

后來,我咨詢了一個中醫(yī)朋友,他告訴我說,戴帽子頭皮發(fā)癢想摳,是因人而異。陰虛火旺的人,就不太適宜戴帽子。頭部,是人體散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纏頭帕,因為頭頂是敞開的,既可保暖又能散熱,是古時人們最科學(xué)的一種防寒舉措。

聽罷中醫(yī)朋友的一席話,我的內(nèi)心深處,萌生出了久違的歉疚:九泉之下的父親,我們錯怪您了,應(yīng)該向您賠個不是!

(本文作者系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