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潘昌操
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我有幸受邀在重慶川劇院觀看由四川川劇研究院演出的川劇《丁寶楨》。經過兩個小時的觀看我感受頗多,現分享于讀者。
丁寶楨,晚清名臣,四川總督,他勤政廉潔,興利除弊,實干為民,業績載于史冊,其丁氏家訓,清風滿門,故事流傳民間,影響深遠。該劇根據歷史故事改編,取材于丁寶楨大修都江堰的事跡,一改表現清官忠臣的套路,而是以實例說話,別開生面地在都江堰大修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以精彩紛呈的故事塑造出一個生動多面的丁寶楨。他特立獨行又謹慎自律,深沉睿智又機趣幽默,既老練又天真,既剛烈又多情。為修都江堰,他百折不撓,嘔心瀝血,負重前行。
在觀看劇情前,有個小插曲,丁寶楨夫人鐘春蘭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王玉梅,因受流感感染,造成聲帶水腫失聲,不能登臺演出,她開幕前登臺向觀眾致歉,并告之鐘春蘭一角由一名青年演員小王扮演。
本劇的主演丁寶楨的扮演者王超也是梅花獎獲得者,是新時代中國戲劇(生行)領軍人物。雖然少了位梅花獎得主聯袂演出,但川劇《丁寶楨》第一場楨楠擋道仍在悠揚的現代樂中準時開幕,沒有大鑼大鼓,大吹大唱,丁寶楨在舞臺中央昏暗的燈光下踱著方步,急促而凌亂,自古官場深似海,雖然在山東巡撫任上頗有建樹,但斬殺太后身邊紅人安德海,得罪權貴,不知前途又有何安排?突然一聲圣旨到:山東巡撫丁寶楨疏導黃河有效,治理齊魯有功,擢升四川總督,領兵部尚書銜,封太子少保。他心中的石頭才落地,正如旁白所言那樣,蜀道難,官越當越遠了,為丁寶楨的四川為官之行的艱難做好了鋪墊。
王超飾演的丁寶楨一角,極為傳神,在氣韻、氣度、氣勢和氣質上與人物完美契合。戲劇沒有教科式的說教,而是通過微服私訪傾聽災民的心聲,親臨受災現場觀察官吏如何欺壓群眾、為非作歹的情節,表現丁寶楨能文能武,注重調查研究,不講究排場,懲治惡吏成都將軍兒子的務實清廉官風,于古于今都值得學習。本節對我印象最深的是,雅俗同存、藝術性強、在唱詞中大量仿寫《詩經》的句子,如“碩碩楨楠,其葉臻臻……為官一任,福佑蒼生”。而在大量的對白中卻運用了通俗易懂的四川方言,如張打鐵等說的“新官上任,一會兒摸摸小孩的頭,一會兒摸摸老人的手桿,過一會兒,人花花都不見了……”這些白話,讓人走出了傳統川劇晦澀的說詞,讓人一聽就懂。
第二場戲是制臺設宴,在川劇的鼓點中所有官吏都出場,太陽從西邊岀,制臺設宴。本場尖銳刻畫了制臺與眾官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與成都將軍的矛盾。丁寶楨取消了官吏們的碳敬費、冰敬費以及各種補貼,在愛官、護官和愛民、護民的選擇上,丁寶楨無疑選擇了后者。當制臺宴開席在即,設宴的制臺大人卻不在,還在受災一線調查,而高傲的成都將軍卻因權力之爭,觸犯自己利益,百般挑撥丁寶楨與眾官之間的矛盾,大言不慚地說,“就漲個水,有什么好看?”他還想通過藩臺方豫齋敲打丁寶楨要懂事,以彈劾相威脅,要讓丁寶楨下不了臺。而不一會兒,就打了成都將軍的臉,他兒子常貴因濫砍楨楠被丁寶楨上了枷鎖,丁寶楨開宴請眾官們吃災民喝的臭稀飯,還要請官吏們自掏腰包吃宴席,氣得成都將軍以公務在身告辭,憤憤而去。 本場我感觸最深的是丁寶楨贈藩臺方豫齋的功德碑拓文,如明鏡般的拓文和句句心里話將畏手畏腳、不思進取的方豫齋從糊涂中拉回了清醒,從此制臺、藩臺兩扣手,連心共進退。劇情演繹真情,很有說服力。
這一場主要以對白為主,唱詞以悠美的音樂伴奏,體現了針尖對麥芒的矛盾,對白中加入了川劇的鼓點和快板,讓戲劇很有節奏感。聽之,觀之,用手指打著節拍,無疑是一種享受。
笫三場是清風蔚然,本場沒有把丁寶楨刻畫成不識人間煙火的真神,而是演繹為喜歡人間美味、有血有肉的真人。他喜歡辣,尤其是喜歡用花生米爆炒雞丁。他是人,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真男人,制臺宴散時,不忘給妻子鐘春蘭帶一份花生雞丁回去。而小王飾演的鐘春蘭如小家碧玉般出場,唱詞親切,溫婉讓人耳目一新,雖有些生澀,但總體表現尚可。本場把繁忙的賑災工作和溫馨的家庭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把丁寶楨熱愛生活、愛干家務、夫唱婦隨的另一面表演得淋漓盡致,正如唱詞所唱,旺火炒花生,把它酸甜苦辣嘗,廚子偷嘴,酒樓都要吃垮,非常風趣幽默,體現了丁寶楨的人生另一面。我從觀劇中還了解到了“宮保雞丁”的由來。本場最大轉折點在生活中兒子丁體成對父親的誤解,丁寶楨對官吏的進貢銀票來則不拒,因他正“窮得慌”。原來,丁寶楨把這些"賄賂”銀子全部收下,用于捐款修都江堰,他要給這些“捐款”的官員立碑并寫明“捐款”數,還有典當“家寶”湊款的情節,把丁寶楨的睿智清廉表現得十分到位,讓人敬佩,讓人信服。
第四場是大修都江堰,舞臺太小,無法展現大修都江堰的宏大場面。“嘿咗!嘿咗!”眾百姓參與,官吏人家有錢岀錢,有錢也要出人修都江堰,正如劇中所說,又出銀子又出力,我還是在眾多的歷史體裁中第一次見。將軍兒子常貴坐著滑桿滑稽地到了,丁寶楨兒子化名鐘小五到了,丁寶楨穿著制臺服和百姓一起抬石頭,劇中還穿插了一些鐘小五和常貴的武打動作,語言幽默,動作滑稽,讓觀眾忍俊不禁。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秦時有李冰父子,戲中有丁寶楨父子,可見編劇是用了一番功夫的。
第五場激流勇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丁寶楨將古制用竹籠裝石填水改為鐵鏈套石填水,當百年一遇的大水泛濫時,沖垮了堤壩,兒子鐘小五為救落水的常貴,自己卻被水卷走,讓人感動,讓人落淚。本場最大的亮點是由八個演員扮演的“水”,這八個演員身著官服披風,頭戴官帽,形成了水與官的嵌合體。當看見一群“水”將鐘小五帶走時,全場觀眾鴉雀無聲。當得知兒子鐘小五落水失蹤下落不明時,正是丁寶楨被彈劾連降三級時,這無疑對一個父親來說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靂般最大的打擊。我也是一個父親,當看見孤零零的丁寶楨在舞臺上“小五呀,小五呀”地悲情呼喚,我不禁流淚滿面。
本場最大創新點是,當丁寶楨在舞臺悲情演繹時,兒子鐘小五陰陽兩隔出現在舞臺上,丁寶楨多么希望丁小五走向身邊,將舞臺道具板凳一根根推向鐘小五,而死者終將離去,丁寶楨又不得不將一根根板凳推翻,演員王超唱腔高亢、清雅,得到了觀眾一遍又一遍的掌聲和喝彩聲。
笫六場無價寶楨,青年演員小王扮演的鐘春蘭聲聲悲愴:“小五,小五呀,你好久沒有回來了!”而此時欽差到了,正觀看修得宏偉的都江堰,而此刻成都將軍正向欽差大人彈劾丁寶楨,一件件,一樁樁,反而如剝青蔥般,證明了丁寶楨的清白,丁寶楨用修堰的余款修內橋,用為官一方的泥土作寶貝,當銀一萬兩修都江堰,用公文寫明修好后,連本帶利奉還,當典廂打開,夫妻二人在舞臺中央傾情表演,小小舞臺展現了丁寶楨無盡的對民的真情。親力親為,丟家失子,一代廉吏為百姓付出太多。而人民永遠記得廉吏,歷史永遠記得清官。
“春蘭,三哥,送你回家吧。”悠揚的音樂再次響起,丁寶楨官復原職,成都將軍欺上瞞下,被捕入獄,全劇終。
臺下陣陣掌聲響起。這掌聲是觀眾的掌聲,也代表著人民群眾給清官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