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徐云卿)“到了秋天,你們長大了,就會離開媽媽,去到土地里,慢慢地變成養分,再次回到媽媽身邊……”1月12日,南岸區斯瑪特幼兒園內傳來稚嫩的朗誦聲,葉子與燕子歸家故事分享會及鳥巢搭建美育活動在這里舉行,吸引了7組家庭參與,一起度過了一段充滿趣味、飽含知識的周末時光。

本次活動由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影視融媒體學院“尋根:中華遠古文化社會美育活動可持續發展”項目組、重慶師范大學美育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重慶市遠古巫文化研究會、重慶市音樂家協會陶笛專業委員會、南岸區斯瑪特幼兒園協助,是“尋根:中華遠古文化社會美育活動”中“落葉尋根—探尋自然之美,感悟生命循環”單元的第二期。


當日上午,孩子們坐在一起,聆聽老師講述葉子尋根與燕子歸巢的溫馨故事。在輕柔的講述聲中,孩子和家長仿佛能看到葉子隨風飄零,卻執著追尋著生命起源的模樣;能想象到燕子跨越千山萬水,堅定回歸家園的身姿。

聽完故事后,孩子們一同學習朗誦,用稚嫩卻充滿感情的聲音和表演,將故事中的美好演繹出來。精心制作的PPT及動畫,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環與家的溫暖,也學會了獨立和成長。

下午,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啟了一場親近自然的探索。冬日暖陽下,孩子和家長們穿梭在戶外,收集樹枝、干草、樹葉等自然材料,為接下來的創作做準備。

收集好材料后,孩子們便和志愿者、家長一起制作鳥巢。孩子們小小的手拿起樹枝,學著老師的模樣交叉擺放,形成穩固的碗狀框架,再用膠水小心翼翼地固定。隨后,大家可謂是“各顯神通”,紛紛發揮奇思妙想:有的將鳥巢做成房屋、小車、帆船的模樣,有的為鳥巢掛上點點彩燈,有的為鳥巢裝點了羽毛、蘑菇、綠葉、蠟梅……一個個造型新穎獨特的作品,彰顯著孩子們的創意與審美。






“我們的祖先是通過觀察、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的,兒童和人類童年期的先祖們的行為有著天然連接,因此我們開展了‘尋根:中華遠古文化社會美育活動’,希望通過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自我三個環節,激發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夢想的種子,讓人們暢想遠古、面向未來、腳踏實地、勇往直前。”活動總策劃、重慶市遠古巫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重慶師范大學美育研究院負責人丁月華介紹,“同時,本次活動也是高校與社會聯動的一次積極探索,是美育理念轉化與實踐落地的一次寶貴經歷,為年輕人搭建了一個與社會互動的平臺。期待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和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共創活動,為推動社會美育進步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中,重慶市遠古巫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重慶師范大學美育研究院負責人丁月華,重慶遠翔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倩共同為志愿者們發放了志愿者服務證書。
據了解,接下來“尋根:中華遠古文化社會美育活動”還將開展“葉子的旅行見聞繪本創作,我的奇思妙想”“我們在一起,定格葉子的美好”“尋根人間煙火氣”等活動,讓更多孩子參與探索未知的好奇,感受自然與文化的美好。
孩子們搭建的部分鳥巢欣賞:







(攝影/周星丞 剪輯/向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