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塵光之光——《塵光》讀書筆記
2025-01-17 18:05:09 來源:重慶文藝網

文/尤言(重慶)

愛這人間

得擁有足夠大的曠野

盛裝十分之一的蜜

十分之九的辛酸與跋涉

——泥文

 

新年第二本讀完的小說是詩人泥文寫的《塵光》。當讀完第一本奈保爾的《自由國度》,一些流離失所的人還在腦海里盤旋,目光在案頭的書籍中逡巡,搜索下一本讀物的時候,《塵光》在書堆中閃爍著獨有的光芒。就這樣,在沒讀過泥文的詩集之前,先讀起了他的小說。

一打開,就沒舍得放下。兩天之內,以最快速度讀完了這部長篇。

處處有亮點,時時有驚喜。

 

環環相扣的情節。在情節設計上,泥文通過巧妙編織沖突與懸念,構建了一個精巧的故事架構。吳春被誤傷,傅路娃逃離抱村,陳小冬偷盜電纜,拆房與當地人沖突,老林受傷,吳春在工地上死亡,茍飛與毛橘子突然來到工地上,傅路娃父親的死亡,傅路娃、茍飛、毛橘子、常欣四人之間的親情與愛情交織的重重矛盾,常維突然從臺前消失的懸念,瘦胖李的出現,王福生與茍飛突然合作等等一系列緊密相連的事件,讓故事層層推進,跌宕多變,峰回路轉,引人入勝。

飽滿豐富的人物。傅路娃是整部小說的核心人物,他渺小如塵埃,卻在時代潮流的猛烈沖擊下,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初心,保持獨立人格?!皦m光之光”,在他身上被不斷擦拭,愈發明亮。另一個主角茍飛,雖未被正面刻畫,卻無處不在。身為傅路娃的外甥,茍飛滿心滿眼只有利益,為拿下工程,掙到更多金錢,不惜踐踏親情與愛情,設局陷害親人傅路娃,以及對自己幫助很大的常維。常維、王鎮、毛橘子、常欣、王福生、吳春、吳春的父親、傅路娃的父親等眾多人物,各有其貌,形象鮮明,讓人深切品味到人性的復雜和生活的百態。

不斷挖掘的人性。小說對人性抽絲剝繭般的挖掘,讓人眼睛不斷發亮。書中的人物形象不是非黑即白式,在時代快速變遷中,人人都在不斷變化,人性復雜多面在這個過程中暴露無遺。王福生起初是個仁慈大度、樂于助人的恩人形象,可是在工程承包利益漩渦中,他與茍飛聯手,萌生了私吞利潤之心,暴露出人性貪婪與軟弱的一面。常維對傅路娃的關照,既有對他個人品質的欣賞,也摻雜著從自己承包工程利益角度的考量。常欣對傅路娃的愛,同樣不純粹,有著復雜的因素。毛橘子原本是極為單純的人,但帶著與傅路娃無關的孩子來讓他認領,背后原因僅僅是有人給了錢。傅路娃的父親,平日里對所有人都和善友愛,但最后寧死也不肯花掉傅路娃寄給他的錢,因款項未能及時湊齊,醫院拒絕手術,他死后甚至無人愿意抬棺,村里人冷漠至極。短短篇幅,寫盡世態炎涼。而對人性揭露最為深刻的,是茍飛這個角色。為了承包工程,他全然不顧親情與愛情,用盡一切卑劣手段,盡顯冷酷和貪婪。但這樣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對自己的父母和外婆還是孝順的。這種善惡交織的矛盾形象,將人性的復雜演繹到極致。

灑脫不羈的語言。小說行文灑脫自由,不拘一格。誠如泥文在序中所言:“作為寫詩的人,我寫小說《塵光》,并沒有刻意使用詩意的語言去表達?!贝_實,泥文在文中大量運用口語式表達,部分內容還巧妙融入重慶方言,使得文字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活潑。對于重慶讀者而言,讀來有一種別樣的親切感,很是過癮。例如“要是知道,那就不是向傅路娃討個說法那么簡單了,而是要打殘傅路娃,讓他一輩子站不伸展,給毛橘子一個交代”,這樣的語言,分明像是兩個熟人站在路邊閑侃,質樸又自然的語言瞬間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當讀到“站不伸展”這樣極具重慶方言特色的表述時,讓人忍俊不禁,但當讀到傅路娃逃離故鄉十年后,因父親病重回到故鄉,卻只見到父親的棺材,而母親和姐姐竟沒認出跪在棺材前的他時,又讓人忍不住跟他一起落淚?!案德吠蘼牭浇憬愕脑儐枺鄣囊宦暱蘖?,哭得抱村四周的山搖搖晃晃。親人見面不相識啊。他伸出雙手,抱著媽媽和姐姐,一邊哭一邊點頭說自己是路娃……”這樣的描寫細膩真摯,將心中的悲痛、委屈展現得淋漓盡致。再看“七月的申城,白天很熱,掏心掏肺地熱……中暑了,不但掙不了錢,還會花錢,還會因工期,遭受老板的白眼,那白眼比七月的陽光捶打在水泥路面上還白,白得你不敢中暑”,這樣不羈的泥文式表述,看似荒誕,卻能精準捕捉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樸實厚重的現實。讀這本小說之前,我對泥文并不了解,讀完小說后,心里涌起一個大大的疑問:泥文為何對鄉村生活如此熟悉?對進城打工的民工生活,又怎能了解得如此透徹?尤其是書中對磚廠和拆房工程的描寫,細膩入微,仿佛他本人就在現場,正與傅路娃一同親歷這個時代的變遷。這種沉浸式的寫作手法,無疑為讀者帶來閱讀上的快感。泥文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路寫到當下,將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不知不覺縮影在這部長篇之中。

 

感謝泥文,勾勒出傅路娃的光芒,涂抹了一群底層人的色彩。他們來自小說,卻又不在小說之中,就在我們從小長大的村子里,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間。他們承受的疼痛,也是我們的疼痛;他們對生活的建設,也是我們自身的建設;他們心底的渴望,也是我們的渴望。

無論多久,我們都能從這些文字中找到一條通道,穿過塵光,去回望一些熟悉的人或事物。

年關將近。

我在申城打工的親人即將啟程,回到春天的屋檐下。

2025.1.17

《塵光》作者簡介:

泥文,本名倪文財,重慶開州人,現居重慶渝北。2001年開始小說、詩歌、評論等創作,作品散見于各級刊物和選本。2010年獲首屆全國十大農民詩人獎。2012年加入重慶市作家協會。2013年出版詩集《泥人歌》(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13卷)。201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14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賽詩歌獎。2015年出版詩集《我多想停下來》,并獲第二屆“‘精衛杯’中國·天津詩歌節”優秀詩集獎。2017年獲第三屆開州文學藝術獎。2019年獲第四屆開州文學藝術獎。2023年獲首屆銀河詩歌獎。2024年出版長篇小說《塵光》。

 

本文作者簡介:

尤言,原名游章會,重慶市作協會員,新詩高地詩社副主編。有作品散見于《詩林》《詩歌月刊》《詩選刊》《綠風》《散文詩》《北方文學》《星火》《文學港》等期刊。入選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獲第十屆中國詩歌春晚新銳詩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