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里看“大足石刻”,奇妙游盡在《天下大足》
2025-01-19 08:18:11 來源:新華網

千年前,山石之上鐵鏨爭鳴,巧手工匠鑿石刻畫讓川渝之野的崖壁有了生命,一代代守護者匠心傳承。當世界文化遺產與現代藝術相融,“大足石刻”躍上舞臺,舞出石刻之魂,也舞出匠人之心,大足石刻千年的故事從這里開始。

重慶之西,有一座神秘的城,名為大足,寓意“天下大足 福滿人間”。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現存造像5萬余尊,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繼敦煌之后中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始鑿于初唐,歷經晚唐、五代、北宋,興盛于南宋,延續至明清,在這崖壁上雕琢心中所愿,也留下了祖祖輩輩的生活圖景。

千年前“大足”世界是什么樣子?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之所以彌足珍貴,是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記憶與民族精神。總編導劉翠、張雅琦說:“當佇立在崖壁下,你會不由得心生敬畏,在敬畏崖壁造像的精絕之時,你會感受到千百年前工匠的不易。”

舞劇《天下大足》這部陽剛的戲,講述著工匠的故事,充滿力量,很有脊梁感。劇中滿滿平凡人對生命的熱愛,與對生活的向往,這與我們當今人一樣,導演說這種脊梁感,是大足石刻的根與魂,延續至今,被傳承下來。

“一盞燭火也象征著她的家庭從小家到大家。”主演之一、“師娘”的飾演者朱瑾慧說:“大足石刻里除了大型造像之外,還有許多小型的造像,似乎更考驗石雕師傅的技藝,舞者在‘觀音手’的演繹上,劇組也考究了多種形態,考慮到每一種指尖的方向角度,在被雕刻時分寸不同,這是希望讓觀眾感受到中國傳統技藝的卓越以及背后的精神的傳承。”

“在大足石刻的崖壁上,有許多普通百姓的身影。”編劇馬洪湉表示,他們可能是最平凡的工匠,也可能是那個年代最平凡工匠眼中的所觀察到的某一點“時代的浪花”,他們都是勞動者的代表。

當小人物的光芒照到石刻上,希望讓大家感受到石刻的溫暖,石刻本身是冰冷的,當工匠鑿造像之后,像有給它注入血液的力量。

大足石刻本身就是一代又一代工匠在鑿刻,他們注入了許多心血與智慧才有了今日的成果,在舞劇最后的“匠魂”一幕代表著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工匠走出來了,舞劇《天下大足》致敬工匠,也致敬工匠精神。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