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文藝網訊(記者 李坐堂)1月22日,在開場歌舞《紅紅春聯掛起來》的喜慶氛圍中,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邊城村迎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歡歡喜喜過大年”重慶市村晚大聯歡暨邊城村村晚。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中國文化館協會、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委員會承辦。

據介紹,重慶村晚大聯歡活動已連續舉辦5年,每一年的節目都是從全市各區縣全年的村晚活動中遴選優秀節目進行交流展演,以展現各地區的文化特色與和而不同的年味習俗。并且,還連續三年被列為全國春節“村晚”活動示范點(分會場)。就在不久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不僅彰顯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盛大節日的文化價值,也體現了其在全球范圍內深遠的影響力。春節的成功申遺,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的舞臺上更加璀璨奪目,進一步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村晚大聯歡活動更具特殊意義。活動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央視頻等22個省市級云平臺進行直播,線上線下集中展演,展現了重慶市鄉村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活動現場亮點紛呈,近千人觀看了演出。大足的鯉魚燈舞《鯉魚迎春》、表演唱《啷當啷》《幺妹拽》、秀山花燈戲《流量密碼》、木葉吹奏《啊啦調情歌》、民間吹打樂《歡樂的土家苗寨》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展現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同時,結合沈從文小說《邊城》中的拉拉渡元素,現場還進行了《幸福拉拉渡》的農趣游戲,讓大家在舞臺上體驗了一把渡江的樂趣。此外,四川竹琴《賽秧》等節目也深情表達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懷念,唱響了建設和美鄉村的新畫卷。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舉行了“文化村長”聘任儀式。自2021年起,重慶市逐步試點開展聘用文化村長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這些文化村長雖然沒有編制、不拿工資、沒有獎金,但他們依然積極投身鄉村文化建設,為家鄉代言、宣傳、出力。他們的加入,無疑為和美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村晚大聯歡活動除了傳統的看年戲、趕年集、賞年畫、吃年飯、品年俗外,特別邀請了湖南花垣縣和貴州松桃縣相關村莊的代表,共同開展“文化走親”活動,通過聯歡交流,加深三地鄉村文化的互動與融合。
重慶的秀山縣、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松桃縣在20年前就已建立了共辦春節聯歡晚會的機制,且一堅持就是8年,成為最早的多省文化區域聯動地區之一。在渝湘黔文化互動儀式上,三地的村代表簽署了文化走親項目協議,標志著三地文化交流合作進入新階段,將以“文”為媒,以“走”為要,以“親”為旨,努力打造協同發展合作區,共辦共享文化惠民演出,開創新型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先河。三地共同帶來的重唱《同根同源一家親》,也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本次村晚大聯歡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重慶市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實踐,對鄉村文化振興新風貌的生動展現。通過文化與鄉村的深度融合,鄉村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鄉村經濟也迎來了新的增長機遇。重慶市將繼續以文化為引領,推動和美鄉村建設,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美麗家園。

據統計,當天的活動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央視頻、全國22個省市級云平臺、重慶市群眾文化云、重慶市群眾藝術館視頻號、秀山融媒體中心官方抖音賬號以及視頻號、中國廣電重慶公司公共文化平臺“巴渝文旅云”電視大屏等平臺直播,線上觀看總人數96.4萬人次。除此之外,現場高清圖片直播也即時滿足了廣大市民的不同需求。
(本文圖片由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