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小憩潿洲島
2025-02-11 08:16:11 來源:重慶文藝網

文/老高(土家族)

今年春節回老家陪岳父大人過完年,便直飛北海,幾經周折終于坐上游船上了潿洲島,忙碌了一年到頭,也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小長假,得以短暫的放松放松。

潿洲島四面環海,北臨北海市,東望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據說250萬年前發生過四次大的火山活動,潿洲島火山最近一次噴發大約在7000年前,這前后五次火山運動決定了潿洲島的形成,塑造了潿洲島的地表地貌,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全島總面積僅20來平方千米,常住居民不足2萬人,最高海拔也不足80米。島上兩條旅游綠道幾乎成平行式的貫通東西再環繞全島,中間是黑色的瀝青,兩旁是紅色的瀝青,寬敞而優美。從兩條大道再分支若干小道通往各景點各民宿集中區。據說島內有五大景點:鱷魚山、滴水丹屏、石螺口、天主教堂和五彩灘,但因為天氣和心情,我都沒有認真光顧和游覽,也許我真的不太適合外出旅游,從踏上潿洲島的那一刻起,海風就裹挾著霧蒙蒙的天,吹散了我一路的心情與向往。

據說潿洲島的日出是很好看的,金色的光灑在層層疊疊的火山巖上,海水輕撫著灘涂,光影交錯間,五彩斑斕的色彩如夢如幻,我也是沖著這個而去的,因為我是攝影愛好者。結果怎么也沒能遇巧,我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去海邊,連續守了三個早晨,因為天氣原因,也沒能守出來我想要的那個心中的“蛋黃”。很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也和我一樣,有的還拿著“長槍短炮”在那里守候,結果都高興而去掃興而歸。我每天守累了就在海邊一家老鄉開的館子吃油條喝豆漿,老鄉見我是老鄉,又那么執著,他才告訴我說,“別信網上瞎吹,冬天,特別是春節期間,很少能看見日出的,我在這里快十年,這個季節能見到太陽的時候太陽已經在你頭上了。”

潿洲島地方不大,但其宗教文化源遠流長,盛塘天主教堂雖年代久遠,但至今仍舊莊嚴神圣,島上信奉媽祖的原住民很多,南灣的三婆廟如今依然香火不斷。這座由珊瑚石建成的哥特式建筑,在歲月的洗禮下散發著獨特魅力,斑駁的墻壁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走進教堂,悠揚的鐘聲仿佛在講述著當年傳教士遠渡重洋而來的歷史,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我們下榻在溝門村的一個叫隱拙的民宿,這里的環境很好,窗外是海浪輕拍沙灘的美景,充滿海島風情。院落里有喝茶的地方、聊天的地方和吃飯的地方,整個民宿都掩映在一個原生態的環境里。入夜,伴著海風酣睡;清晨,在鳥兒的歡唱中醒來,感覺全身都很輕松。當然,房間是不敢恭維的,連一臺電視機都沒有,整個民宿里麻將機也只有一張還是壞了的。所以,沒有什么夜生活,晚上大家只能干坐著等瞌睡來了睡覺。這個民宿下廚的是兩口子,女的當下手洗碗洗菜端盤子,很麻利。掌勺的男子是四川廣安人,個子不高,面部有點顯黑,也沒有其他廚師那么胖,炒菜時在廚房里還放著音響唱著各個時代的流行歌曲。他不僅跟著唱,上半身在炒菜,下半身則隨著音樂跳動,顯得非常輕松愉快。他不僅川菜和渝菜炒得很地道,就是我們買回來的海鮮,經他加工出來,菜品色香味形俱全。那天下午,我們逛完南灣海鮮市場,隨手挑上幾種心儀的海鮮回來讓他加工,不一會兒,鮮香四溢的美食便端上了桌子,肥美的螃蟹、鮮嫩的爬爬蝦、爆炒的花甲,每一口都是大海的饋贈,每一口都飽含著海島的風情,每一口都展示了這位掌勺人的非凡廚藝。

在潿洲島,天空和大海的顏色變化是一場絢麗多彩的視覺盛宴,我們雖然沒能看到日出,但也飽嘗了海邊黎明到清晨的美景。黎明時分,天空會呈現出一種深邃的藍灰色,與天空的藍灰色相互呼應,仿佛是夜幕即將退去的信號,天際線開始微微泛出淡淡的青色。星星依然閃爍,但光芒逐漸黯淡,仿佛它們也意識到白天即將到來,自己開始悄然退場,給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感覺。清晨開始,天空的顏色變得更加明亮和柔和,東方的天空開始出現淡淡的橙色和粉色,像是被晨曦輕輕拂過,染上了溫暖的色彩。這些色彩逐漸向四周擴散,云朵也被染上了絢麗的色彩,它們或濃或淡,或聚或散,像是天空中的精靈,在晨光中翩翩起舞。隨著陽光的逐漸增強,海面上開始出現金色的波光,這些波光如同碎金般閃爍,為大海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美好。可是我在的那幾天里,每天我都在盡情享受準備迎接太陽噴薄而出時,卻被烏云攔腰接走了太陽,始終沒有能見到那個“蛋黃”,那一瞬,就像人生旅程上,希望有多大,失落就有多痛。

在潿洲島的時光,是一場逃離喧囂的夢。這里的海灘、美食和民宿以及風和坑,都成了我記憶中一次欣喜與心痛,讓我在離開后的這段日子里,仍然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