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藝術與科學融合會碰撞出怎么樣的火花?2月14日下午,在沙坪壩區文化館舉辦的“藝見科學”前沿科學知識科普展覽給出了答案,展覽不僅展示了前沿科學知識的魅力,更將藝術與科學巧妙融合,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思維的雙重體驗。

本次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重慶市沙坪壩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重慶市沙坪壩區文化館、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研究院聯合承辦。
此次展覽以“藝見科學”的主題,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重大項目《深度媒介化背景下藝術化科普作品創新技術研究》作為項目支持,以傳播“前沿科學知識”作為要旨,倡導通過藝術化的創新形式推動科普傳播。
走進沙坪壩區文化館,一系列以“前沿科學知識”為主題的科普作品映入眼簾。展覽聚焦“宇宙觀”“微小觀”“生活觀”“人物觀”四大主題視角,通過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將原本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科學家以觀察自然和實驗驗證來揭示宇宙奧秘,而藝術家則通過感性表達和創意構思探索人性深度。在展廳中不難發現,藝術與科學的融合體現得淋漓盡致,一些藝術作品中獨特的空間構造概念,為科學家提供了建筑結構或物理空間研究的新思路;而科學發現的微觀世界結構、宇宙天體現象等,則成為藝術家創作的源泉。
特別是此次展覽展出的科普動畫作品《神奇的天眼》《量子》《納米》《植物王國》《青貯飼料》《陳景潤的科學人生》等,能夠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前沿科技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覽板塊一中,《神奇的天眼》曾榮獲2020年度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提名獎,《量子》曾獲得2020年全國優秀科普視頻推薦。展覽板塊二《陳景潤的科學人生》,通過19幅精美的畫作繪制真實生動地講述了數學家陳景潤的生平故事,遵循真實性原則和形象性原則,客觀處理了人物、事件、場景三者關系,以連環畫多幅、連續敘事方式,描述其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艱辛歷程。

據悉,“藝見科學”前沿科學知識科普展覽將持續展出至3月14日,廣大市民朋友可以前往沙坪壩區文化館參觀,期待與您相遇!
圖/沙坪壩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