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文藝網訊(記者 李坐堂)巴風蜀韻的非遺文創、地道風味的特色美食、新穎有趣的科技體驗……2月28日,“成渝地·巴蜀情”2024年度成渝雙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產品采購大會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舉行,30余家參展商帶著滿滿誠意,攜400余件產品驚艷亮相,彰顯成渝兩地的文化氣息與蓬勃活力。

2024年度成渝文采會由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四川省文化館主辦,旨在搭建區域性一體化文旅產品云平臺,打造區域性文化旅游公共服務品牌,構建區域性文旅服務產品流通新機制,建立區域性文化旅游公共服務大數據中心,為成渝地區的文化旅游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市民們帶來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日上午9時,市群藝館二樓平臺上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特色文創產品種類繁多,讓人應接不暇,市民們逛起了“文旅超市”,盡情挑選著心儀的產品。

市文化旅游委一級巡視員鐘前元、市文化旅游委二級巡視員、組織干部處處長(兼)王皞在市群眾藝術館館長任競的陪同下到現場展陳區進行參觀。

精致的花絲鑲嵌古典首飾熠熠生輝,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沙磁亂針繡精巧別致,遠看以為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油畫,近看才發覺絲線縱橫交織、亂中有序,令人稱奇;復古服飾傳承了近百年的手工做法,細膩的針法、精美的圖案,讓路過的市民們紛紛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古老的非遺技藝與創新的設計理念相遇,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以往與梁平竹簾相關的工藝品都是門簾、屏風等大件物品,我們順應時代趨勢與當代審美需求,設計了不少生活小物,便于擺放、攜帶,價格也更加實惠,不管是自己收藏在家中,還是贈送給親朋好友,都十分方便。”前來參展的牟秉衡竹簾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華興奮地說道,成渝文采會為商家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也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梁平竹簾等古老非遺,對非遺文創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有著積極的作用。
除了古老文化,還有現代科技。在沉浸式數字文化體驗區,向“錢學森”請教航天航空知識、問問“嫦娥”在月亮上的生活、請“辛棄疾”作一首詞……市民們好奇地與AI數字人交流互動,感受著科技的魅力。

巴風蜀韻也是本次文采會的一大亮點。從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到解放碑、洪崖洞、青城山,成渝兩地的人文風情、地貌風光是文旅產品最為“青睞”的題材,也受到了市民們的歡迎,大家觀展、掃貨,滿載而歸。

美食展位前更是熱鬧得不可開交。怪味胡豆、香菇醬、冬菜、火鍋底料等特色美食琳瑯滿目,市民們紛紛試吃,豎起大拇指稱贊味道正宗,并爭相掃碼購買。
在重慶莉萊食品有限公司展位前,非遺產品“牛浪漢燈影牛肉絲”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梅子牛肉、陳皮牛肉、牛肉薄脆片等新產品也頗受歡迎。“我們既有古法,也有創新。除了傳統的牛肉干、燈影牛肉絲,我們近年來也研發了不少新品,不僅深受重慶市民喜愛,許多外地顧客也十分著迷。”工作人員田女士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上午還同步舉行了《非遺文創產品的開發》培訓,重慶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譚小兵結合實際案例,為區縣文化館從業人員分享了非遺文創產品的品牌建設、開發流程、設計理念等知識,共同助力非遺“出圈”。

“近年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國家戰略指引下,川渝兩地文旅部門緊密協作,共同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計劃,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的創新路徑。成渝雙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產品采購大會自2020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舉辦四屆。”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任競表示,“作為本次采購大會的東道主,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聚焦文旅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側改革,嚴格篩選本地特色產品,確保每一件產品都承載文化厚度、彰顯地域特色。”
任競介紹,面對數字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市群藝館將以此次采購大會為契機深化合作,共塑品牌,聯合打造具有巴蜀辨識度的公共文化IP,讓“成渝文化CP”成為全國文旅融合的標桿;共享資源,推動兩地文化場館云端互聯、服務互通、資源共享。



錯過了線下活動的市民朋友也不用擔心,還有云端體驗等著你!市民可搜索“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點擊消息頁面左下方“云平臺”,再點擊“趕大集-文采會”,即可進入本次文采會專題版塊,欣賞來自成渝各地近幾年的特色文創產品,其中包括2024年度“上新”的百余位商家、近千件產品。快來線上一起體驗這場文旅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