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早知道 | 古籍“活”起來、川劇風“霸王別姬”……用文藝的方式打開芳菲四月
2025-04-03 14:00:00 來源:重慶文藝網

古籍“活”起來

神仙也有煩惱

川劇風味的霸王別姬

……

最美人間四月天

正是賞戲、觀展好時節

接下來

都有哪些文藝精彩等你解鎖?

讓我們一起打開這份

4月4日-11日文藝早知道

演出
重慶市川劇院清明假期系列演出

image001.jpg

演出時間:4月4日-6日 14:00

演出地點:重慶川劇藝術中心大劇院

購票方式:“重慶市川劇院票務”小程序

演出介紹:清明節三天假期,首天上演《柳蔭記》(高腔),且看用“川劇style”打開的經典梁祝故事;實驗川劇《新·霸王別姬》繼在香港首演一戰成名后,首度在家門口迎接八方來客,以先鋒手法重構經典;最后一天,位列“彈戲四大本”之一的《芙奴傳》,為你帶來才子佳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舞臺劇《太白金星有點煩》

image003.jpg

演出時間:4月5日-6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大劇院大劇場

購票方式:“重慶大劇院”小程序

演出介紹:傳統故事里的太白金星,是慈眉善目的和事佬,但到了舞臺劇《太白金星有點煩》里,就成了天庭“綜合管理部”的打工人……舞臺劇改編自馬伯庸作品,由劉天池導演,劉旸、王繼續主演,把打破想象的神仙日常搬上舞臺,用現代職場邏輯重構神話,笑點背后全是當代人的共鳴。

兒童劇《三只小豬》

image005.jpg

演出時間:4月5日-6日 15:00

演出地點:拾樓戲劇空間·親子劇場

購票方式:“重慶市話劇院”微信公眾號

演出介紹:大灰狼來襲,肥肥、胖胖、壯壯三只小豬分別蓋了什么樣的房子呢?他們的房子最終都存活下來了嗎?兒童劇《三只小豬》打破傳統觀演模式,小朋友可以和演員近距離互動,扮演搭房子所需要的材料、和演員一起在舞臺上跳早操等。兼顧趣味性與體能釋放,打造親子共創的戲劇記憶。

民族管弦樂音樂會《阿科惹·嬌阿依》

image007.jpg

演出時間:4月6日 19:30

演出地點:大渡口區鋼花影劇院

購票方式:“重慶民族樂團”小程序

演出介紹:演出將渝東南民族音樂、演唱、舞蹈和國家級非遺音樂與當代作曲技法結合,推進民族、中國和國際音樂語言的高品質融合,展現濃墨重彩的文化底蘊和熱情浪漫的人文風情,鮮明闡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絲路·世界》交響音樂會

image009.jpg

演出時間:4月11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施光南大劇院

購票方式:“重慶演出信息平臺”小程序

演出介紹:本次音樂會由重慶交響樂團演繹,特邀指揮林木森、小提琴謝昕芮,帶來《絲路音樂瞬間——音樂會小品三首》等作品。從長安古道到阿爾卑斯山麓,絲路駝鈴與古典樂韻交織成跨越地域的音樂長河,邀請所有聽眾共同見證東西方文明在五線譜上的瑰麗相遇。

舞劇《天工開物》

image011.jpg

演出時間:4月11日-12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大劇院大劇場

購票方式:“重慶大劇院”小程序

演出介紹:舞劇以“趕考”“著書”“山河”等篇章為線索,展現了宋應星科考六次落榜后,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工藝的經歷。全劇通過舞蹈、影像和現代科技的結合,讓《天工開物》這本記錄古代科技與工藝的百科全書“活”了起來,觀眾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親眼目睹宋應星如何在亂世中隱遁著書,以書為帆,將中國智慧傳播四海。

 

展覽

第三屆重慶市青少年美術展覽

大足區選送作品展

image013.jpg

展覽時間:3月23日-4月23日

展覽地點:大足美術館

展覽介紹:展覽共展出大足區中小學學生、幼兒園孩子的藝術作品60件,涵蓋國畫、油畫、版畫、素描、兒童畫等多種形式。青少年以獨特的視角詮釋“新重慶”的多元風貌:或描繪大足石刻的莊嚴之美,或勾勒鄉村振興的田園畫卷,或定格城市更新的蓬勃生機,展現新時代少年對家鄉的熱愛、對文化的傳承與對未來的暢想。

多彩巴蜀

第四屆巴蜀文旅走廊美術作品展

image015.jpg

展覽時間:3月25日-4月20日

展覽地點:重慶美術館2-6號廳

展覽介紹:本次展覽展出巴蜀兩地藝術家、高校師生及新文藝群體作品147件(組),共分為巴蜀文化遺產、巴蜀城市景觀、自然與人文景觀、紅色文化以及鄉村旅游和村鎮建設五個單元。每件作品,都可視為一條隱形的文旅線路:觀眾跟隨筆觸的指引,從大三峽步入古鎮,自武陵山脈與川西高原漫游至石窟造像,感受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獨特的地理風貌與文化積淀。

學脈華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川美實踐

專題研究展

image017.png

展覽時間:3月27日-12月30日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廳

展覽介紹:本次展覽串聯了140余件經典藝術作品,內容涵蓋油畫、水彩畫、版畫、紙本素描等類別,幾乎每個單元都有享譽全國、甚至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作品,呈現出四川美術學院師生在藝術創作、教育傳承與社會服務中,始終保持以畫筆為紐帶、以創新為橋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精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