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油墨到數字印刷 來這場展覽看“中國絲網版畫四十年”
2025-04-07 17:31:46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王景行)4月7日,“中國絲網版畫四十年”展覽在重慶當代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匯集全國200余幅絲網版畫精品,系統梳理了這一藝術形式在中國四十年來的探索歷程與創作成就,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HB0A7333

絲網版畫,又稱孔版畫、絲漏版畫,于二十世紀初興起于西方,以其制作簡易、適應性強而迅速傳播。絲網版畫伴隨改革開放傳入中國。四十年來,版畫家們在缺乏材料、工具、技術的條件下,從探索到逐漸成熟,蹣跚前行,開創了中國絲網版畫的發展道路。

HB0A7133

本次展覽展出的200余幅作品,精選自全國各專業藝術院校、畫院及版畫博物館的報送作品,涵蓋了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絲網版畫創作的技術實踐及風格探索,整體反映了中國絲網版畫40年的精神追求。

HB0A7189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指出,此次展覽不僅是絲網版畫四十年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脈絡的梳理。“從最初的技術引進到本土化創新,絲網版畫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這些作品既是藝術家的個體表達,也承載著社會文化轉型期的集體記憶。”

_MG_2767
_MG_2780
市民觀看展覽。王景行 攝

展覽不僅勾勒出了中國絲網版畫的整體發展面貌,同時也是幾代版畫家個性探索和藝術追求的真實寫照。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祝彥春創作的版畫作品《帕米爾的記憶之二》,該作品以絲網疊加油畫的濃郁色彩,賦予高原風貌以現代視覺張力。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忻海洲創作的版畫作品《怎么了?2》則將油畫原作轉化為黑白絲網語言,通過極簡色調傳遞深沉思考。這些作品既凸顯絲網版畫獨特的藝術語言,也見證了幾代藝術家個性與時代精神的交融。

微信圖片_20250407195005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祝彥春創作的版畫作品《帕米爾的記憶之二》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家也在不斷探索突破,持續為藝術創作注入新活力。如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楊湧2014年創作的版畫作品《地板與云影N0.1》,該作品創新結合絲網印刷與鏤空技法,在虛實交錯間營造詩意空間。楊湧在接受采訪時分享,創作該作品時,他意在借絲網印刷與鏤空技法的融合,以藝術化的視覺語言,呼應中國傳統文化中“天”與“地”的哲學觀念。

微信圖片_20250407172546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楊湧2014年創作的版畫作品《地板與云影N0.1》

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韋嘉表示,此次展覽也是四川美術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之間的一次深入交流與對話,校際合作為兄弟院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搭建了深度交流平臺,未來雙方將在師資互訪、課程共建、國際展覽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絲網版畫教育的創新發展。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7日,市民朋友可以走進重慶當代美術館,近距離感受絲網版畫的獨特魅力,體悟藝術與時代交織的人文價值。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四川美術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