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4月11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百城千校行”教育活動跨越3000余公里,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為該校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峽文化盛宴。
活動通過專題講座、流動展覽等多種形式,帶領同學們沉浸式感受三峽的自然壯美與人文底蘊,架起東西部文化交融的橋梁,讓三峽文脈在新疆校園生根發芽。同時,博物館還為同學們帶來了100多冊關于重慶歷史文化和三峽文化的精品圖書,為學校圖書館補充了新鮮“血液”,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閱讀資源。

《詩行三峽》專題講座中,博物館老師將地理與文學深度融合,以三峽詩歌為線索,串聯起從遠古文明到當代工程的時空長卷,生動詮釋“天下詩人皆入川,行到三峽必有詩”的文化密碼。學生們在詩詞吟誦中跨越地域阻隔,與李白、杜甫“共游”三峽,感悟中華文脈的生生不息。

活力滿滿的“川江號子”體驗互動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博物館教育員以激昂的號子聲為媒,帶領同學們化身“三峽船工”,在“嘿咗!嘿咗!”的節奏中模仿闖激流、搏險灘的動作。拍手、跺腳、呼號的沉浸體驗,讓團結協作、勇毅前行的精神扎根同學們的心中。活動現場歡聲雷動,多民族文化在“川江號子”的韻律中共振交融。

講座結束后,師生們在博物館教育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壯麗三峽》流動展覽。該展覽以“自然奇觀”“歷史長卷”“人文古跡”三大板塊為脈絡,濃縮了三峽博物館經典展陳精華。師生們駐足于圖文展板前,從巫山猿人下頜骨化石的歷史印記到三峽工程的現代奇跡,從巴楚文明的璀璨遺存到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抒懷,多維感知三峽作為“中國名片”的壯麗與厚重。

始于2023年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百城千校行”活動旨在用八至十年時間,走進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百座城市、千所學校,傳播巴渝文化、三峽文化、長江文化,以文化為紐帶,推動東西部教育資源共享,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地區綻放新時代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