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早知道 | 聽自由的探戈,看但丁的《神曲》...... 一周文藝全為你備齊
2025-04-18 14:00:00 來源:重慶文藝網

尋找戰火硝煙中的時代記憶

聆聽中西方交融的曼妙音樂

走進青少年心中的新奇世界

......

419-25

都有哪些精彩文藝活動?

讓我們一起打開這份

文藝早知道

探個究竟

演出
圖片1.png
意大利薩托爾吉他小提琴二重奏

演出時間:4月20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金源藝術中心

購票方式:重慶演出信息平臺小程序

演出介紹:意大利薩托爾吉他小提琴二重奏(SatorDuo)由小提琴家保羅·卡斯泰拉尼(Paolo Castellani)和吉他手弗朗切斯科·迪·詹多梅尼科(Francesco Di Giandomenico)組成,以其“充滿能量、情感張力和精湛技藝”而備受評論家和觀眾的贊譽,并被國際公認為“當今意大利最令人興奮的二重奏之一”(芝加哥意大利文化學院)。曾榮獲“Le Note Sinfonie”國際比賽一等獎、第15屆“Riviera Etrusca”比賽一等獎等榮譽。

圖片2.png
陳銳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演出時間:4月22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施光南大劇院

購票方式:重慶演出信息平臺小程序

演出介紹:小提琴家陳銳的音樂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他的演奏自帶一股子“青春氣”,激情四溢、色彩絢爛一往無前,用“一個人拉出千軍萬馬”“小提琴快冒煙”形容他毫不夸張。無論何時開始接觸并“入坑”他的音樂,都能深刻感受到他那堅如磐石的演奏技巧和華麗的音色所帶來的獨特震撼。

圖片3.png
舞劇《記憶陶行知》

演出時間:4月23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大劇院中劇場

兌票方式:重慶大劇院“積分商城”

演出介紹:陶行知先生1939-1946年在重慶合川的辦學歷程,在艱苦的環境中,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維持學校運轉四處奔波,不畏權勢,帶領師生開荒自救,先生始終堅守教育救國的理想,以“愛滿天下”的情懷,為祖國培育出一批批棟梁之材。舞劇以先生學生的視角展開,從童年時在戰火硝煙中被先生從保育院送往育才學校,到年邁時重回古圣寺學堂,這條時間線貫穿起先生的教育生涯,也串聯起一代人的成長記憶。

圖片4.png
音樂劇但丁巨著《神曲》

演出時間:4月25日-26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慶大劇院大劇場

購票方式:重慶大劇院微信小程序

演出介紹:音樂劇《神曲》取材于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基耶里的同名詩篇。此次來華演出的音樂劇是首部把詩歌《神曲》用音樂來詮釋的音樂劇作品,2024年新版本融合了更多創新元素,包括使用更豐富的3D沉浸式投影技術,再現意大利語言之父但丁創造的地獄、煉獄和天堂等場景,采用更先進的燈光和投影技術,繪制不斷變化的70多個3D場景,加上著名作曲家馬爾科·弗利西納的原創音樂,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般跟隨但丁開啟一場靈魂之旅。

圖片5.png
《銅韻巴渝》——2025重慶銅管重奏之夜

演出時間:4月25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演金源藝術中心

購票方式:重慶演出信息平臺小程序

演出介紹:銅管齊鳴,輝煌共振,音色如熔金般熾烈,旋律似絲綢般流淌,小號的高亢,長號的深沉,圓號的溫潤,在金色管弦間交錯共鳴。《銅韻巴渝》——2025重慶銅管重奏之夜,中央音樂學院長號教授劉洋、中央音樂學院小號教授陳光、中央音樂學院圓號教授滿燚首度同臺,以非凡的技藝,呈現銅管樂的深厚底蘊,在古典與現代、激情與詩意的碰撞下,開啟一場震撼心靈的聽覺盛宴。

圖片6.png
親子互動魔術默劇《奇幻之夜》

演出時間:4月25日 19:30

演出地點:重演時代藝術中心

購票方式:重慶演出信息平臺小程序

演出介紹:親子互動魔術默劇《奇幻之夜》以肢體默劇為主,魔術、口技、雜技、舞蹈、氣球、滑稽互動等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沉浸式體驗在70分鐘的時間內掌聲、笑聲、尖叫聲不斷。演出中,演員們用肢體默劇教學,讓現場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感受表演帶來的無限樂趣!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展覽
圖片7.png
“放下手機 觀察文明”師生共創裝置藝術展

展覽時間:4月9日-5月7日

展覽地點:王琦美術博物館

展覽介紹:木頭搭單軌、塑料瓶成萬花筒、水管作傳聲筒……“放下手機 觀察文明”師生共創裝置藝術展展出的各式創意裝置24件藝術作品一定能吸引你的目光。展覽將青少年對文明的思考轉化為可視、可感、可互動的藝術實踐,展現了青少年對這個世界的獨特觀察與感悟,以及對新奇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圖片8.png
重慶當代美育交流展——景觀

展覽時間:3月22日-5月5日

展覽地點:悅來美術館

展覽介紹:“景觀”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詩篇,是山川湖海與街巷阡陌共同書寫的生命敘事,它承載著地球的記憶,也映照著人類對世界的感知。展覽以“景觀”為主題,展出繪畫、陶藝、裝置等藝術作品160余件,引導孩子們用五感丈量天地,在互動中觸摸自然的肌理、社會的脈絡與文化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