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五一橋情思
2025-04-24 17:58:13 來源:重慶文藝網(wǎng)

文/老高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城不大,處在七曜山脈和方斗山脈之中。小是小,但小得雅致,小得玲瓏,被譽為山坳里的明珠、精致之城。

縣城三面環(huán)水,過去,一遇龍河發(fā)水就積澇成災(zāi)。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代領(lǐng)夫職——石柱宣撫使,發(fā)動民工修筑城東棉花壩河堤治水患,從關(guān)門巖與龍河分支,蜿蜒穿過縣城,又在七星橋匯入龍河,像一條玉帶飄落在城區(qū)的東西兩端。為贊頌秦良玉修堤、鑿渠、治水患造福于民的功績,將此河命名為玉帶河。從此,玉帶河水輕拍堤岸,似春蠶咀嚼桑葉般細碎。偶有下河的石梯,一級級浸在水中,被歲月磨得溫潤如玉。岸邊的垂柳掛著晶瑩的露珠,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偶爾滴落,發(fā)出清脆的“叮咚”聲,與河水的潺潺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一曲天然的韻曲。

為打通新開路與城南的連接,1959年8月,在玉帶河上開始修建了橫跨橋,因是1961年5月1日竣工,所以命名為“五一橋。” 這是一座古樸的石拱橋,單孔圓拱如新月倒映水面。拱璧歷經(jīng)歲月打磨,依然堅固沉穩(wěn)。橋面可供車輛行人并行,兩側(cè)護欄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古樸與現(xiàn)代氣息交融,既承載著城市交通的繁忙,也見證著縣城的悠悠時光。每當夜幕降臨,橋欄邊暖黃的燈光與潺潺流水相映,勾勒出一幅靜謐的古樸畫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五一橋的斜東處修建了體育館,是當年四川省的縣一級中最好的體育館,每天晚上都有體育賽事文娛活動,還經(jīng)常承接省、地級籃球比賽或是武術(shù)比賽、文藝演出,看臺上都座無虛席。橋的兩側(c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是年輕人,三兩成群,歡聲笑語,不亦樂乎。靠西北面門前的燈光閃爍,映射在影壁上,熠熠生輝。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大山,五一橋更是紅火得不得了。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五一橋宛如一顆被點亮的明珠,鑲嵌在城區(qū)的脈絡(luò)之中,瞬間煥發(fā)出獨屬于夜晚的魅力,熱鬧非凡的夜生活由此拉開帷幕。

那年,五一橋兩邊寬敞的步道上突然開了一家冉老二麻辣燙,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香、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傍晚,橋的兩側(cè)便擺上幾張可移動的桌子,燒的煤氣罐,吃的人排著長隊,人們或是舉杯暢飲,分享著生活中的趣事;或是泡杯清茶聊天,享受著那份愜意。以前,大山里的人哪里吃過什么麻辣燙,連看都沒有看見過。那個時期我還在縣上謀職,正是青春期也正在戀愛期,下班了就總想和女朋友在一起。她是縣城土生土長的,親戚朋友很多,自不然,晚上我們也經(jīng)常到五一橋吃麻辣燙,在麻辣中過濾,在滾燙中追尋。吃著麻辣燙,聽著玉帶河的潺潺流水聲,二兩老白干和著毛肚、鴨腸、黃喉、鱔魚、肉片、肥腸、血旺、豆芽……想吃什么就煮什么。那個麻辣鮮香,吃得酣暢淋漓,汗水從毛孔溢出來,全身頓覺無比的輕松。那個年代,麻辣燙對于我們沒有見過世面的山里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享受,每天吃每天想,每天想每天吃,總也吃不夠吃不煩。

也為此,有人對新生事物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不習慣了,直接把我反映到了縣上董事長那里。有反映了就得查呀,大概過了半個月吧,我一個知情的朋友告訴我說董事長聽匯報了。他說當時董事長問調(diào)查組:他(指我)經(jīng)常和哪些人吃麻辣燙?調(diào)查人員回答:親戚朋友。又問:吃的公家的還是私人的?答:都是他們親戚朋友自己掏的腰包。再問:有沒有有損干部形象的言行?答:沒有。這時,董事長笑了笑,好像是松了一口氣,說:“那也沒什么嘛,人家談戀愛,工作之余常和女朋友一起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又沒有有損干部形象的言行,我看也沒什么吧!”就這樣,我雖然沒有受到什么處理,但我還是受到了教育,從中吸取了教訓。味覺的共同點往往催生愛情的花蕾,是成就婚姻的基點。也正是五一橋的麻辣燙,加快了我的愛情和婚姻,成就了我的小家庭。現(xiàn)在想起那段往事,我自己都忍不住好笑。

當年五一橋的夜生活,只是一個縮影,這里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洋溢著生活的美好與幸福,讓人流連忘返。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在想,提倡發(fā)展夜經(jīng)濟,當年五一橋的夜生活,算不算是鼻祖?畢竟它領(lǐng)先跑了近四十年!

現(xiàn)如今,玉帶河兩岸仿古翻修一新,“砫”在石墩上標識,返璞歸真;飄揚的戰(zhàn)旗讓我們穿越了時空。五一橋依然橫跨在波光粼粼的玉帶河面上,橋身被五彩斑斕的燈光勾勒,與水中的倒影相互輝映,如夢如幻 。橋上車水馬龍,車燈閃爍,引擎聲交織成一曲城市夜的樂章,車輛如流動的音符,匆匆而過,各奔各的去處。

五一橋還在,不過再沒有以前的那個味了;體育館也搬遷了,少有了過去的那些賽事娛事。當年鑿渠的號子聲早已沉入河底,化作永不眠歇的細語。玉帶河把四季釀成水聲,將晨昏織進漣漪。古橋斑駁的石階上苔痕藏著光陰,水聲是它最古老的琴弦,任時光在歷史進程中生出青苔,它仍守著一方溫柔,在歲月的褶皺里靜靜流淌。

站在五一橋上,看休閑廣場上歡歌起舞的人群,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聽橋下潺潺的歲月低語,好似述說著過去的故事;面向玉帶河街1號影壁上“為人民服務(wù)”的巨幅信條,我們看到了希望。五一橋,無論是春日的翠綠,夏日的熱情,秋季的金黃,還是冬季的銀白,人、橋、水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誘人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