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4月25日上午,由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主辦的“歲華凝珍——重慶美術館新典藏成果展”開幕,展覽展出重慶美術館2024年以來收藏的78位藝術家的140件(套)作品,以多元視角展示重慶美術館最新收藏成果,呈現巴渝大地豐富的文化肌理,助力重慶文化強市和藝術生態建設。

據了解,展出作品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工藝美術、書法、綜合材料等畫種,創作年代從抗戰時期延續至今,作品主題涉及抗戰版畫、紅巖版畫、全國名家捐贈、重慶畫院藝術家捐贈、工藝美術等。

美術館是優秀美術作品的最好歸宿,而高質量藏品則是美術館的核心和立館之本,是開展高水平研究、展覽、公教、交流等業務活動的基礎,是實現高品質社會服務的基本條件。

自2024年以來,重慶美術館通過多元渠道征集藏品,以系統性購藏、展覽捐贈、重慶畫院藝術家捐贈、藝術家及家屬無償捐贈、《重慶美術》雜志及畫冊出版資源互換五大渠道,構建起“政策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協同”的藏品征集生態鏈,在目前典藏經費極其有限的條件下形成“購藏為輔、捐贈為主”的收藏模式。

重慶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美術館首先堅持系統性收藏,以學術研究為導向,通過專題征集購藏了徐匡、宋廣訓、吳強年等知名老藝術家創作的紅巖系列版畫、牛文的抗戰版畫、以及馬振聲、龐茂琨、孫闖等藝術名家的重要作品,豐富本土美術典藏。第二,展覽捐贈依托重慶美術館的展覽平臺,“以展帶藏”“以展促藏”,通過引進外來優秀展覽,收藏全國名家盧禹舜、孟祥順等個展展出的作品,同時自主策劃品牌展覽——“重慶市工藝美術及非遺展”等,利用展覽品牌效應和搭建文創工藝品銷售平臺征集到重慶老中青工藝美術師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形成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收藏格局。第三,重慶畫院藝術家捐贈,收藏了畫院畫家年度展中具有代表性風格的作品,記錄重慶畫院創作隊伍的整體結構和創作狀態,反映畫院階段性創作成果。第四,藝術家及家屬無償捐贈,收到黃玄之家屬、安琳、張遠華、曾憲偉等捐贈的代表作品。第五,優質資源互換,利用重慶美術館主辦的《重慶美術》雜志,通過出版書籍或刊物版面置換藝術家作品的方式,推介藝術家同美術館收藏搭建平臺。2024年以來,收到蔡循聲、烏蘭、陳明春、朱君如等以全國各地高校教師為主的藝術家捐贈的優秀作品。

此外,重慶美術館通過多渠道爭取資源,進一步改善藏品庫房的設施設備,為優秀美術作品的永久保存提供保障,又通過“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等巡展項目為館藏作品賦能,提高并增強館藏作品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更好發揮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據悉,本次展覽講述收藏與捐贈作品背后的故事,讓“美術館是優秀美術作品的最好歸宿”成為社會共識。展覽在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架設橋梁,讓視覺之美轉化為精神力量,鼓舞藝術家對時代精神的描繪、激發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覽將展出至5月5日,市民朋友可在此期間前往參觀。
部分展出作品賞析:









圖/重慶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