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調查總里程576千米 新發(fā)現文物點212處 蜀道(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成果發(fā)布
2025-04-29 14:06:03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李坐堂)4月29日,蜀道(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成果新聞發(fā)布會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

發(fā)布會現場

記者從發(fā)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蜀道(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已完成主、副線調查,其中主線調查總里程576千米,發(fā)現各級古道214段,副線調查總里程約154千米,共發(fā)現各級古道94段。登錄沿線不可移動文物合計349處,新發(fā)現212處。

蜀道(荔枝道)格局如何?

唯一跨三省(市)的聯合考古項目

“2015年11月,蜀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并被納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提名范圍。”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汪偉介紹,2024年3月14日,重慶市文物局發(fā)布啟動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調查工作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四川、陜西、重慶文博單位協同開展。

荔枝道主副線圖

在荔枝道路徑研究方面,汪偉介紹,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結合歷史文獻、開展學者訪談、考古實地調查,基本明確了荔枝道的路網系統。

主線南起重慶涪陵,經長壽、墊江、梁平、開江、宣漢、萬源,越巴山入漢中西鄉(xiāng),在子午鎮(zhèn)接子午道。副線為涪陵經水路至萬州,轉陸路經開州、開江在宣漢接主線。

作為“蜀道考古研究”的重要子項目,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涉及川陜渝兩省一市,是“蜀道考古研究”中唯一跨三省(市)的聯合考古項目。

開州段古道調查

調查表明,荔枝道在唐宋時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商貿價值凸現,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與戰(zhàn)略價值。

蜀道(荔枝道)取得了哪些成果?

發(fā)現各級古道214段

汪偉說,調查工作于2024年3月啟動,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副線調查,其中主線調查總里程576千米,發(fā)現各級古道214段,副線調查總里程約154千米,共發(fā)現各級古道94段。

登錄沿線不可移動文物合計349處,其中新發(fā)現212處,是本次匯報的六條蜀道干線中里程最長、新發(fā)現路段及文物線索最多的一條古道。

重慶市開州區(qū)田灣-羅房碑一級古道

“蜀道(荔枝道)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獨特的交通地理意義。”汪偉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對于推動荔枝道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荔枝道既往諸多研究空白。

蜀道(荔枝道)接下來有哪些舉措?

力爭將荔枝道重慶段打造為巴蜀文化名片

汪偉說,后續(xù)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將繼續(xù)完成支線調查、課題研究及報告編撰工作。

重慶市萬州區(qū)花巖古道

大遺址考古和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白瑩介紹,目前,《蜀道(荔枝道重慶段)保護利用規(guī)劃》編制工作已進入成果整合階段。規(guī)劃團隊正在重點完善價值闡釋體系設計,同步推進遺產標識系統建設及文旅項目實施方案編制。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規(guī)劃工作將緊密結合市文物局的工作部署,力爭將荔枝道重慶段打造成為彰顯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的巴蜀文化名片,形成文物保護與鄉(xiāng)村振興協同發(fā)展的示范樣本;同時,也將與“四普”工作相結合,對重點文物進行認定和保護。

(本文圖片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