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胡少杰:用腳趾丈量詩意星河
2025-05-06 19:59:55 來源:重慶文藝網

文/李天春

“太白詩云蜀道難,不過區區幾重山。”

跨越千年,敢與詩仙太白對話者,何許人也?此乃胡少杰,一個重度腦癱患者。

“春還早,小院數青芽。霧靄迷蒙含細雨,墚塬索瑟漫黃沙,才放一枝花。”這首《憶江南·早春》,是誰寫的?

答案是:胡少杰。

1998年,陜西榆林市榆陽區大河塔鎮胡家圪嶗村,在一個普通的窯洞里,胡少杰來到世間。不幸的是,他生下來就是重度腦癱。

重度腦癱患者能寫詩詞?似乎匪夷所思,卻又真實存在。

2024年8月8日,胡少杰溘然去世。在短暫的生命空間,他超越了身體的禁錮和文字的障礙,創作了600多首詩詞,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感動社會詩人”榮譽稱號。

一種人生態度

胡少杰無法走路,不能上學,其爺爺就在家中教他識字。

通過自學詩詞格律,胡少杰用大腳趾敲擊電腦和手機屏幕,用最笨拙的書寫方式,敲出飛舞人生的輕盈詩詞。

“詩人不是職業,不是頭銜,更不是身份地位,而是一種人生態度。”出于對詩詞的熱愛,胡少杰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孤夢”。在他創作的詩詞中,很少有怨天尤人之作,樂觀面對生活的詩篇時常出現。在《自嘲(二首)》中,他寫道:

林木參差別一枝,愛同明月漫吟詩。

虛名少杰終孤夢,自笑生涯有過之。

黃鶯不羨鯤之翼,短羽無風照舊翔。

井底之蛙心自在,何妨作個夜郎王。

胡少杰自號“夜郎國主”,他將“夜郎自大”注入自己的詩詞之中。

重度腦癱將他的身體禁錮在窯洞的方寸之間,卻意外釋放了他的人生態度。

一種精神境界

無疑,胡少杰是殘缺身體的“越獄”者。

不管是躺在床上,還是坐在輪椅上,胡少杰是孤獨的。但是,當全國的詩友和熱心人士對他給予關愛的時候,他又感到無限溫暖。

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姜星雨被胡少杰的精神所感動,通過網絡與之成為好友。

2019年,胡少杰的詩詞微信公眾號“孤夢心語”正式運營。姜星雨承擔了公眾號的編輯、文字整理和詩詞解析等工作。

從此,胡少杰創作的詩詞,通過網絡空間飛馳。

盡管出生草根,但胡少杰不乏豪情滿懷。在他的《思壯懷(二首)》中可見一斑:

的盧飛我夢,長劍執天涯。

身無縛雞力,骨可葬黃沙。

將軍應是我,天命病書生。

空有無用筆,可憐徒此名。

胡少杰將詩詞的韻律之美,化作生命的張力。在簡短的詩行之間,將內心的精神境界展現無遺。

有道是:真正的詩歌,源于對命運多舛最深處的震顫;真正的強者,來自對生存境遇最真誠的回應。

一種大愛情懷

詩是生命的延伸,生命是詩的注腳。

握筆而作,對于常人而言,實在是太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對胡少杰而言,確是太難了。從他的詩詞創作歷程來看,不難發現充滿感動人心的特質。比如,對于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他一揮而就:

春天

暮雨柔柔潤草芽,微風緩緩擺桃花。

清晨小院無浮土,樹上歡歌雀與鴉。

夏天

夏夜晴空萬里多,一輪圓月照銀河。

三杯飲罷游寰宇,邀約蘇仙與我歌。

秋天

梧桐葉落古今愁,若個離人心上秋。

此刻還傾一壺酒,醒來花草漫山頭。

冬天

寒風吹寂夜,冷月照銀松。

陌上枯千樹,蒼枝笑酷冬。

這種抒情姿態,并非簡化的“勵志”,而是源于“身殘志堅”的深層次感動。

腳趾中有詩意星河,窯洞里有唐風宋韻。

縱使重度腦癱,也有萬丈光芒。從某種意義上講,胡少杰對于詩詞的定義,早已超越情感的宣泄。他用自我的存在方式,完成了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

“比我苦的人多的去了,所以我不覺得我苦。”

自己本來就很困難,胡少杰依然在想著為別人做點什么。離世之前,他留下遺言捐出重要臟器和眼膜。

“此時明月將休息,我作人間那道光。”

一抔黃土,滿腹詩篇。

殘缺的身體消逝,卻成就了別人的完整。這就是胡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