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百多年的奮斗史,讓我們進一步感覺到文化的力量是一種根與魂的力量,大量古今中外的實踐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文化史、文明史反復驗證,文化不僅具有方向引導性,而且具有內核鼓舞性,文化不僅具有深層次的啟迪性,而且具有心靈和靈魂的浸潤性。
教育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明是文化的目標。教育的落后必然影響文化的質量和文明的最佳彰顯。
文化到底是什么?從狹義來講,文化專指語言、文字、文學、藝術以及一切意識形態范疇內的精神表現常識。
廣義而言,文化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著人的性格與生態狀況,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它包含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類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也涵蓋自然科學與技術、語言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信息部分。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創造并擁有的,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文化如同信息與能量的結合體,每種文化都有其特定的能量頻率和內涵。
當人類大腦的運行機制接收這種文化能量信息時,就像收音機接收信號一樣,會連接這種文化能量信息的頻率,然后傳遞到人體內的情緒體。
情緒體就像一個中轉站,自然連接身體的各個能量場,形成能量交融,產生能量交換,從而改變身體的能量存在狀況。
文化在意識能量層面處于高頻的能量級別,它就像一把鑰匙,可以隨時改變身體能量的存在性質,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因此,我理解文化就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一種趨利避害的價值取向、一種文明的行為習慣與模式。
沒有文化真可怕。毛澤東同志曾經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愚蠢的軍隊是戰勝不了敵人的。
人類的一切愚昧無知和落后,乃至我們的認知不到位,都與文化密不可分。
人類文明的許多沖突乃至戰爭,都與文化有關。
因此,文化需要不斷地交流和創新,才能與時俱進,促進人類文明。文明要互鑒,才能和諧共生。
人類之所以不斷進步與發展,就是文化的血脈在薪火相傳。作為一個文化人,我們就是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基因傳承好,保護好,利用好,通過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全民參與,全面發力,才能讓中華文化迸發燦爛的生機與持續不斷的創新活力,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賦能,為老百姓美好生活添彩,這是我們文化人的使命,更是我們永恒的責任。
(作者:雷學剛,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第九屆重慶文學獎獲得者、重慶市博物館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