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著名影星“巴倒燙”在萬盛教English
2025-05-20 09:47:33 來源:重慶文藝網

文/楊東

想當年,紅極一時的方言劇《山城棒棒軍》中“巴倒燙”扮演者仇小豹,曾經在萬盛教書育人一年整,而這所學校前身就是現在的巴蜀中學。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12

在川渝地區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仇小豹(學名仇鈞)在熒屏上成功塑造了“巴倒燙”“柯德平”等角色,深受大家喜愛。熟知的人只知他是重慶市曲藝團相聲演員,對于他當教師,特別是從事英語教學的事基本上無人知曉。而他所任教的重慶市第四十一中學校(以下簡稱41中)就是現在的重慶市巴蜀中學,并在當時南桐礦區(現萬盛經開區)魚田堡的41中分校執教一年。筆者有幸了解到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與讀者分享。

手臂掛彩當教師

1967年,品學兼優的仇鈞在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以下簡稱29中)高中畢業,因過敏性哮喘沒有當知青,臨時安排到解放碑派出所當上了一名治安聯防隊隊員。后經人推薦,被招進重慶鋁制品加工廠二軋車間當軋板工。一次安全事故,他手臂被鋁板劃傷,在29中任教的父親仇曾升見兒子掛了彩,堅決不同意他繼續待在廠里,即使調到上級單位二輕局宣傳科也不行,非要讓他改行當教師。他執拗不過,只好按照父親安排,到區教育局面試代課教師。好在自己基本功扎實,知識比較全面,順利考上了41中代課老師,也算了卻父親心愿,延續世代書香門第的香火,成為仇家第三代教書匠。到校后,本以為跟父親一樣教語文,卻被安排教初中英語,他心里非常忐忑不安,教語文可向父親請教,而教英語心里沒底,他明白自己初中學的是俄語,高中才學了兩年的英語,底子不厚,于是便向校領導提出先旁聽其他教師的英語課后,才開始上課。沒過多久,他走上講臺,開始了英語課的教學生涯,而且還是從初一一直教到高一。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17

因41中分校部分教師要回本部學習,出現了師資短缺的情況,學校決定安排仇鈞等青年教師前去支教,以解燃眉之急。臨行前,校長找他談話:“仇老師,你教的學生成績不錯,下學期,辛苦點,你到南桐礦區的分校高中班繼續教英語。”

轉戰礦區教英語

1972年夏,仇鈞帶著簡單的行囊,跟隨十多名教師,從市中區(現渝中區)菜園壩乘火車到南桐礦區,開始了到分校的執教生涯。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21

  20世紀60年代,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以下簡稱18中)在位于南桐礦區萬盛公社鶴林大隊鳳凰山下的大石板一座小山丘上,建了這所有十余棟教學樓和宿舍的“戰備校”。1968年秋,41中利用18中修建的“戰備校”建立分校,由該校教師學生輪流到分校上課學習一年。這所隱蔽在大山深處的“戰備校”,除本校學生外,還有重慶鋼鐵設計院的一個班,叫鋼院班,共7個班。直到1978年,該分校撤銷,交當地教育局管理,更名為四川省重慶市魚田堡初級中學。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24

到分校后,學校安排他教高一一班、二班、六班共三個班的英語,雖然分校遠離大城市,生活條件艱苦,但這也是他人生當中最愉快、最難忘的歲月。他欣然寫了一首《分校有感》打油詩:“辭工又待業,遵訓上講堂。三代育桃李,離城赴礦鄉。深山幽靜處,讀書好地方。莫道讀書苦,師生共夕陽。”

  風趣開啟首堂課

   第一天上課,時值夏日,天氣炎熱,仇鈞特地穿上白襯衣,套上學生裝,以及北京老布鞋,整理完畢,待上課的三道鈴聲打完,他邊推門,邊自言自語:“Open the door,please come in.”然后說:“Hello everyone,Class is starting.”學生們被這位年輕帥氣,穩重端莊的英語教師引得哄堂大笑。他趕緊問:“Why?”“Please!Again!”然后,走出教室外,模仿著上課鈴聲,重新走進來,“Open the door, Class begin!”個別學生站起來,其他學生還是坐著,他就反復重復同樣的動作和語言,終于有學生說:“老師在喊起立!”他就問:“Who is the monitor ?Students.”有學生就站了起來,他就恭恭敬敬地說道:“Stand up ,Good morning.”學生們上英語課的興趣就提起來了。下課后,其他班的同學都跑過來問一班同學:“你們班上啷個愣個熱鬧哦?聽到你們一直都在笑。”一班同學告訴大家:“我們班新來的英語老師嘿好耍,關鍵人還帥。”在分校的第一堂課,仇鈞憑借一口地道的京腔普通話和倫敦音英語收獲了學生們對他的認可。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27

他上英語課還喜歡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要么左邊同學問,右邊同學答,要么男同學問,女同學答。他還許諾同學們,只要把這學期的英語書全文背下來,筆試成績都打及格分。這樣極大地提高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他所教的班級英語成績都要高于其他班級。

下井體驗礦工苦

41中既然選擇在南桐礦區辦分校,少不了安排學生到周邊的礦山學習參觀,體驗生活。仇鈞記憶猶新的莫過于帶領學生到魚田堡煤礦參觀學習這段難忘經歷。魚田堡煤礦是1956年興建的年產45萬噸國有統配煤礦,屬于南桐礦務局,與學校相距2公里。一早起來,師生們吃過早飯,就興致勃勃地趕往魚田堡煤礦,礦領導對這些來自重慶主城的師生來礦參觀高度重視,派出安全人員全程陪同。同學們換上勞保服,領上礦燈,穿戴完畢后,就乘豎井的罐車,下到離地300多米井下參觀。他與學生們穿行在像迷宮一樣的巷道,里面極度悶熱潮濕,如果沒有礦燈,伸手不見五指。特別是看見赤裸著上身的礦工在挖煤時個個揮汗如雨,深感生活的艱辛不易。升井后,師生們彼此看著對方,全身上下都是黑不溜秋的,只有牙齒和兩個白眼仁在轉動,淘氣的同學還故意扮著鬼臉,大家撲哧地大笑起來。在澡堂洗澡時,人人身上都能搓出黑澿澿的一身油,滲得深的地方,回校后好幾周才擦干凈了。這次下井,給他和學生們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煤礦工人真辛苦,他們用生命為人們帶來光和熱。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30

苦中作樂伴青春

在41中分校教書期間,仇鈞作息時間很有規律,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全天睡眠沒超過四個半小時,他也經常在問自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他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學校外的山上健身,那些奇形怪狀的喀斯特地貌石頭就是自己做俯臥撐的最好地方,稍不注意,下面的錐子狀石頭就會刺痛身體。第二件事就是大聲朗讀和熟背英語,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自己的口語要過關。上午上課前,他還要與鋼院班的英語老師李懷媛一起在校園廣播站廣播英語節目,然后開啟一天三個班的英語教學。閑暇時間,他就與師生們打籃球、跑梯步。晚上,除批改作業和備課外,他還努力自學許國璋的大學英語教材,以此提高自己英語水平。周末,他就與師生們去爬附近的高山,花果山、鳳凰山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偶爾也到南桐礦區最繁華的萬盛場趕場,順便跑到自己六姐家中打牙祭,因為六姐是首批支援礦區建設到工商銀行工作的職員,家庭條件相對寬裕。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34

陰差陽錯曲藝路

一日,市中區曲藝隊來魚田堡煤礦慰問演出,仇鈞就向校領導建議:“包個學生場,給同學們勞逸結合一下。”沒想到校領導同意了,于是全校300名師生都到礦上去看了演出。自己也溜上臺表演快板《油燈碗》,“打竹板,打對了點,聽我來唱段油燈碗,油燈碗不大點兒……”一開口就引來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當說到“我在燈下常讀書”時,故意加了“一千八百八十度”,就變成“如今落了個一千八百八十八點八度近視眼兒。”由于自己戴眼鏡,加上夸張幽默的表演,引來哄堂大笑。師生們沒想到仇老師還有這一手絕活,這也給帶隊演出的負責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37
微信圖片_20250520144040

1973年的“高考”,受“白卷英雄”張鐵生影響,學校解聘了剛剛從分校回到本部的仇鈞。這消息對于一個剛剛走上教育崗位,又受學生喜歡教師的他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不知所措。市中區曲藝隊負責人得知情況后,把他招進隊里,從此開啟了他的演藝生涯。同年,他正式拜相聲大師侯寶林第三位入室弟子楊紫陽先生為師,成為侯派相聲傳人。歲月磨礪,通過努力,他成為重慶市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員,也成為相聲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并加入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還當上了重慶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他在重慶開枝散葉,如今其子弟宋好、周殿杰、胡煥陽分別創辦了逗樂坊、扯館、原聲社等民營相聲社團,撐起了重慶演藝市場的半壁江山。

作者簡介:

楊東,重慶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萬盛經開區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