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裔銘在工作室制作陶藝。記者 韓政 攝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記者 韓政
????說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安陶”,無人不曉,在榮昌,有一位90后女孩從小就喜歡“玩泥巴”,長大后她三赴景德鎮學習陶藝技術。今年1月,她在老家創辦了一家陶藝工作室,將榮昌元素融入陶器創作中,首批作品一出爐,就被人搶購一空。
????小時候愛玩泥巴的女孩
????近日,在榮昌老城區花園街一居民樓里,記者見到這位90后女孩時,她雙手沾滿泥漿,正在工作室里拉胚。一團泥胚像聽話的孩子一般,隨著拉胚機轉動,在她手里忽高忽低、忽小忽大地變幻著,不一會兒,一件精致的小碗逐漸成型。
????女孩將小碗小心翼翼地從拉胚機上取下,移到一旁的桌子上,等它慢慢晾干。然后將雙手洗凈,向記者講述起自己與安陶的淵源。
????原來女孩名叫李裔銘,今年24歲,2015年從大學城一高校文化產業專業畢業。由于在當地土生土長,從小到大,李裔銘德生活中自然少不了安陶制作的泡菜壇、酒罐、茶杯等器物。
????“我小時候除了愛畫畫外,還特別喜歡玩泥巴,在讀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多次帶我去安陶的故鄉榮昌安富鎮,在那里初步學習陶藝。”李裔銘說,漸漸的,她的心里有了一絲安陶的情結,一直揮之不去。
????辭職去景德鎮學陶藝
????2015年國慶節,李裔銘和朋友去南昌旅游,覺得景德鎮很近,就到那里待了4天,逛了當地很有名的陶產業市集,比如陶溪川,三寶陶藝街。當地各種各樣的精品陶器,讓李裔銘看得眼花繚亂,回來后久久不忘。
????“在我的印象中,榮昌安陶大多是一些泡菜壇、酒罐、花盆之類的器物,缺少時尚元素,漸漸與現代社會發展脫節。”李裔銘說,回來后她漸漸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去景德鎮系統地學習陶藝知識,將榮昌安陶的傳統工藝和現代時尚元素結合,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當時李裔銘在主城一家媒體上班,2016年9月,她從單位辭職,飛到了景德鎮開始拜師學藝。經一朋友介紹,她在當地一家陶藝工作室里,開始向師傅系統地學習陶藝制作。
????揉泥巴就揉了半個月
????“剛開始時,對制作陶藝想得特別簡單,心里特別想去拉胚,但是師傅卻丟過來一團泥巴,叫我從揉泥巴開始。”令李裔銘沒想到的是,這一揉就揉了半個月,比她小時候玩泥巴的總數還要多。
????后來,李裔銘才明白師傅的苦心,原來陶藝的好壞跟揉泥巴有直接關系,如果泥巴揉得不均勻,氣密度不夠,不但影響拉胚效果,而且在燒制過程中還容易變形。
????沒揉幾天,李裔銘的一雙胳膊酸痛不已,最厲害時連吃飯舉筷子都疼,后來癥狀才慢慢減輕。揉完泥后,又學習定圓心,就是將泥胚拉高又壓下去,反復操作,讓泥胚像孩子一般聽話。隨后又學習了拉坯、修坯、手繪、上釉、燒制。第一次去景德鎮學習20天,李裔銘跟著師傅把做陶的流程都走了一遍。
????“第二次去重點練習拉坯,因為這個環節很重要,器物無法成型,就沒辦法進行后面的步驟,第三次除了練習拉坯以外,也跟著師傅學習陶藝手繪方面的內容。”李裔銘說,由于小時候有繪畫基礎,學習過水彩繪畫,所以很快就掌握了陶藝手繪的技巧,三次學習總共花了近半年的時間。
????將榮昌元素融入陶器中
????今年1月份,李裔銘的陶藝工作室正式成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了一套青花瓷陶器,共有6個碗和3個盤。她把“處女作”曬到自己的朋友圈時,立即被一位好友花2000元的價格收藏。
????第二次,她用安富的陶土做了3個榮昌豬陶偶,這次又被朋友花了450元買去。
????李裔銘告訴記者,她打算將自己所學陶藝和榮昌安陶的傳統技藝結合起來,創作出一些新的東西,讓人們說起榮昌陶文化和榮昌陶器,不僅限于泡菜壇、茶杯等傳統的器物,也可能是融合了榮昌元素的陶瓷版畫,或者加入榮昌豬、榮昌白鵝元素的雕塑作品。
????自從陶藝工作室成立后,李裔銘過得十分充實,每天只要有空,就一頭扎進工作室里,開始創作。李裔銘一臉幸福地對記者說:“自己創業才開始,雖然萬事開頭難,但是只要有夢想,努力奮斗,就一定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