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9月18日09時10分訊(記者 姜連貴) 9月17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準,四川美術學院主辦,四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承辦,重慶壹秋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傳統材質的時尚表現—榮昌夏布創新再造人才培養》成果匯報展開幕式在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隆重舉行。25名學員帶著34個系列205件作品開啟此次成果匯報展。展覽將延續至9月26日。
開幕儀式由四川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副主任程琦主持,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項目負責人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蘇永剛、四川美術學院創作科研處處長潘召南、四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韋芳、四川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副院長謝亞平、勢焰文化總經理T2國際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黃詩儼等專家領導、項目授課教師代表和學員代表等出席展覽開幕儀式。
國家藝術基金是一項旨在繁榮藝術創作、打造和推廣原創精品力作、培養藝術創作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傳統材質的時尚表現—榮昌夏布創新再造人才培養》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力求以時尚當代的藝術視野和技術手段拓展夏布材質的可能性,立足本土培養傳統手工藝創新人才,推進綠色設計理念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西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歷史上,夏布乃華夏之布,與絲綢并列為中國古代兩大古老織物,具有“中國草”的美稱。今天,針對榮昌夏布的設計創新研究是新絲綢之路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據悉,該項目于今年2月完成招生報名工作,共收到報名材料85份,經過項目專家組的初審和復核,以及藝術基金管理審核,本著擇優錄取原則,對每一位報名者的報名作品、參與項目、獲獎情況、從業經歷等進行了詳細嚴謹鑒定,最終確定25名入選學員名單,并予以公示。這25名學員分別來自北京、湖北、重慶、貴州、四川、廣西、云南、江西、山東等16個省市地區。其中來自高校中青年教育骨干10名、行業設計工作者7名、民間手工藝及相關從業推廣者8名。
1998年,農業部授予榮昌“中國夏布之鄉”稱譽。2008年,國家公布的非遺名錄中,榮昌夏布被列入其中。2018年,榮昌又被國務院批復為“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本項目力求在“傳統的當代”語境下,將夏布這一傳統材料與工藝帶入當代設計,為當代設計帶來豐富的創意來源和創作素材,并通過當代的設計手法和時尚審美提升夏布這種低勞動力價值的產品。
四川美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研究方向以綠色、時尚設計為準則,立足本土,以夏布材質為線索,以重慶榮昌為平臺,以四川美術學院教育資源為支撐,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用文化立城鎮,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創新驅動傳統夏布文創產業發展,推進當代服飾設計與榮昌夏布制造業融合發展;抓住重建絲綢之路的契機,弘揚與傳承西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新時代背景下重慶榮昌夏布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通過設計激活傳統文化。
項目集中培訓時長為60天,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集中基礎知識培訓、以及前期考察調研;第二個階段為針對項目進行創作設計;第三階段為作品整理與成果展覽。整個培訓由20余位校內外專家教師相繼帶來課程講授與專題講座,校內專家團隊由四川美術學院多年來在服裝和染織設計領域教學和研究具有高水準的教授,以及擁有博士學位的骨干教師共同組成,校外師資團隊主要由行業內知名設計師和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和高水平專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和開設講座,推動本次培訓成果的完成。
自三月份首期開班以來,學員們本著快樂學習、多出成果、塑造精品的初心,在四川美術學院度過了難忘的半年時光,至昨日,25名學員帶著辛勤創作的34個系列205余件作品開啟了此次成果匯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