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0月12日15時56分訊(記者 張義)10月12日上午,“中國精神: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作品展?重慶站”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37位成員帶來的71幅精品,呈現了中國油畫藝術當下的畫面語言與藝術品質,也滲透了藝術家對中國精神的思考。
歷時兩年精心籌備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四川美術學院、山東美術館承辦。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朝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此次展覽歷經兩年籌備,共帶來37位藝術家71件作品,其中多數是2015年以后創作。
朝戈表示,作品是藝術家的立身之本,如何創作出新時代優質的新作品,是每一位藝術家的時代使命。“這些藝術家都是各自所在單位和地區的學術主力,在教學、創作和組織工作方面都分擔著社會要責。他們的年齡大約在60歲左右,屬于中堅力量。”
朝戈說,這些畫作,不一定是油畫藝委會成員的代表作,但能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的日常創作思路,希望觀眾們能夠從這些作品中,看到鮮活的藝術創作過程。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極強的人文氣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創作的《大唐遺韻》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幅畫作背景是一個唐朝的圣女,前面則是一個現代少女。朝戈說:“這將一個具有古典美的現代人物與《簪花仕女圖》結合起來,是一種非常新鮮的嘗試,它能夠讓人們看到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
中國精神潛藏作品之內
那么,展覽為何被命名為“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一種怎樣的精神?朝戈解答,所有藝術家心中的中國精神,都包含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現實。他說,“藝術家在龐雜的現實里,選擇很重要,首先要選擇面對現實,比如現代性的場景變化,這些變化極大,中國精神就潛藏在這些變化中。”
朝戈舉例,此次作品展中,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孫向陽的《晨讀》就是一種中國精神的解讀,“藝術家在試圖讓人們不要忘記‘一部分’的存在,這個‘一部分’不一定是落后的,也許是一種贊揚。”
同時,朝戈也認為,藝術不僅僅是現實生活的體現,更是對現實生活的沉思:“藝術家應該做的,就是在龐雜的社會現實中進行選擇呈現,讓自己的作品體現出中國式的審美。”
全面呈現最新創作成果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在開幕式中說道,四川美術學院作為中國當代油畫藝術中的西南重鎮,在油畫創作方面憑借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蓬勃舒放的藝術生態一直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舞臺。
“很高興該展能來川美巡展,這對于四川美院以及整個西南地區的油畫創作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與交流機會。”龐茂琨說, “中國精神——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作品展”全面呈現了第四屆油畫藝委會委員的最新創作成果,大家相互交流、互為啟發,共同探討研究當下問題,探尋學術未來。
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11月4日,感興趣的觀眾可到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11、12號展廳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