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1月6日07時訊(記者 吳思佳)去江北公園喝蓋碗茶、擺“龍門陣”,去小市場吃一碗“肉湯圓”,去江北露天電影場“混票”看場電影……隨著歲月變遷,昔日的老江北城已變成了繁華的江北嘴中央商務區。那些老江北城人平淡卻幸福的生活,已漸漸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
幾十年過去了,你是否時常想起在老江北城居住生活里的點點滴滴?
4日下午,作為老江北城人的沈昌能、廖明理、楊哲三、李順昌,用一場“聆聽江北城的前世今生”的兩江文藝沙龍,帶領曾經的老街坊們和時尚的青年人、小朋友們,時空穿梭,一起回到江北嘴CBD拔地而起的高樓背后,去探尋“消失的江北城”。
兩江文藝沙龍現場。記者 肖順財 攝
05:30-06:00 用“窖水”洗澡 感受傳統生活的樂趣
清晨,老江北城被一縷縷美食的香氣和一聲聲小販的吆喝喚醒。
順著問津門城墻一路往下, 可見一條十分窄小,僅容行人擦肩而過的巷道——問津門外順城街。
“這里最獨特的風景線就是豆腐鋪。”雖然廖明理在上橫街、下橫街一帶度過童年,但對這里的豆腐鋪尤為喜愛。
楊哲三畫的嘉陵索道,他的家就在畫面左下角
沿街幾家豆腐鋪,每天早上重復著他們熟悉的流程:洗泡豆子、石磨磨豆漿、鹵水點豆花、制成豆腐豆腐干。
最后一道流程和附近的住戶息息相關。
家里的主婦會用大小木桶、木盆,放在豆腐鋪前出水口處排隊,接裝壓榨豆腐流出的冒著熱氣的“窖水”。“窖水”含堿,用它來洗衣服,洗出的衣裳干干凈凈色彩鮮艷。“小時候,我還用‘窖水’來洗澡,我母親說可以用它洗澡,可以防止長凍瘡、祛痱子。”廖明理似乎還能感受到身上的黏糊感。說到這里,街坊們眾聲應和。
分享嘉賓沈昌能。記者 吳思佳 攝
06:00-07:30 咬口“肉湯圓” 滿嘴鮮香滋味
對于在江北城生活、工作了十多年的沈昌能來說,江北正街是他固定吃早飯的地點。
江北正街一帶最有名的小吃是衙門口的“黃牛肉抄手”;中月臺現蒸熱賣的“沖沖糕”是用特制的糯米粉加上黑芝麻面添加點豬油蒸的,味道好極了;小市場入口處的“肉湯圓”是用黃豆芽熬骨頭湯煮的,咬上一口,滿嘴鮮香。“這些小吃讓我至今都還在念想。”沈昌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上月臺壩。
這里一度是小商販集中擺攤設點的圓形平壩子,聚集了賣黃白糖糕、油條、糍粑塊、“荷爾票(油炒貨)”的小攤小販,做糖關刀、捏面人的民間藝人,補鍋補碗、修補皮鞋、剪裁衣服的裁縫。
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每一聲吆喝,仿佛在空氣中彌漫著讓人親切的、難以忘懷的重慶味兒。
分享嘉賓廖明理。記者 吳思佳 攝
07:30-11:00 喝碗蓋碗茶 和旁人擺擺“龍門陣”
江北公園是老江北城人休閑常去的地方,今天的江北嘴中央公園,就是在以前江北公園的基礎上建起來的。這也是廖明理吃過早飯后,最常去的地方。
“很多人不知道,早前的江北公園其實有四個門。”從位于衙門口的“正門”進去,是一條青石板路大道。大道左側是文化館報刊閱覽室,你可以在里面翻閱畫報刊物。右側是一個大型噴水池,四周綠蔭環繞,池中成群結隊的錦鯉游弋追逐,吸引了往來市民。池旁綠蔭下是露天茶園,這里擺放了一排涼椅和茶幾。廖明理通常在這里喝蓋碗茶,和旁人擺擺“龍門陣”,“非常愜意。”
廖明理與家人在江北公園合影
再往里走,兩座形狀奇特的石頭壘成弧形拱門出現在你的眼前,它名為“迷園”,也是老江北城人為之熟悉的“八陣圖——旱八陣”。迷園里,層巒疊嶂似的小徑,百轉千回、易進難出,“多花時間。”這是在老江北城居住了54年的楊哲三破解“迷園”的訣竅。
“那時我們還是小孩子,就在‘八陣圖’里捉迷藏,常常明明看見對方就在近處,到得眼前,卻是斷頭路,沒辦法時,就翻上石階再跳下去捉人,經常摔得鼻青臉腫。”
14:00-17:00 逛次百貨商場 體驗獨特的購物方式
吃完午飯,去逛逛江北城人氣最旺的商店——位于中月臺的江北城百貨公司。這家百貨公司,曾經是江北城唯一一家使用日光燈的商場。“十幾盞日光燈吊在屋頂上,明晃晃的!”廖明理還記得第一次去百貨商場時,滿臉驚訝的自己。
在這里,可以體驗不一樣的購物方式:每個柜臺上方與服務臺之間,連接了一根細鐵絲。鐵絲上掛著一個票夾,專門用來付款、記賬。店堂里人頭攢動,空中票夾在顧客頭頂飛來飛去,既熱鬧,又有序。
分享嘉賓楊哲三。記者 吳思佳 攝
19:30-21:00 看場露天電影 享受夜晚悠閑時光
晚上,江北城的文化娛樂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可以去上月臺壩的茶館,和茶客們一同邊喝茶,邊津津有味地聽評書藝人說評書。或者去江北露天電影場看一場票價只要五分錢的電影。
《劉三姐》《五朵金花》《秋翁遇仙記》《水銀湖上的魔影》《寂靜的山林》《英雄虎膽》《前哨》這些經典影片都是沈昌能最愛看的。“當時在露天電影場放映時,在全江北城引起轟動,看的人特別多,看兩三遍是常事,稍微慢一點就買不到票了。”
楊哲三與老江北的記憶
如果實在是買不到電影票,還有下策——‘混票’,但這種方法僅限特別好看的影片而又客滿的情況。買到電影票的人,把票給檢票員,檢票員在票的一角打孔,然后放行。運氣好的話,可以撿起別人落下的票,捏住打孔的一角給檢票員。由于人多,檢票員往往忙不過來,再次打孔放行。
“實話實說,中學時我和大多數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次數肯定不多。”說到這里,沈昌能急忙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學這種辦法,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電影放映完,已是深夜。
“平坦的水泥路把青石板/與遠去的小巷深埋/依稀聽見金沙打鐵街的腳步聲/走入夢里/撐花街里沒有花開/只有玩童跳著皮筋時的笑顏/米亭子小學飛出去的金鳳凰……”分享會后,老江北城的居民鄧福秀仿佛回到了那段在老城生活的光陰,心中難舍的童年記憶,那山那水,那難忘的吊角樓,依舊鮮活地存于她記憶之中。
藝術家李順昌現場書法獻給老街坊
本次江北城舊時光回憶之旅,由重慶華龍網集團、重慶文藝網、時光里獨立書店開啟,時光里獨立書店、江北城街道辦事處傾情相邀。關于這座城市的更多記憶等待你一起分享,舊時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