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2月18日19時30分訊(記者 張義)萬州三峽繡、巫溪大寧河刺繡、酉陽苗繡、彭水苗繡...18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扶貧協作重慶干部管理組、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扶貧辦聯合舉辦的非遺培訓成果展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開幕,琳瑯滿目的非遺藝術品,讓人眼花繚亂。
據悉,2018年9月至11月,由山東省援助經費,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配套并聯合相關部門實施,在重慶市萬州區、巫溪縣、彭水縣、酉陽縣四個貧困區縣舉辦了四期魯渝扶貧非遺(刺繡)培訓班,4家刺繡企業對199名來自四個貧困區縣的學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培訓。
陳碧海
此次成果展除提供扶貧培訓企業的非遺產品可供購買外,還選取了培訓班學員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來自酉陽清泉茶溪5組的陳碧海就是其中一位。1964年出生的陳碧海在1993年因故致殘,之后一直待在家中,因嚴重失去勞動力,身上無一技之長,人生極度頹廢。“苗繡改變了我的悲觀失望的人生,我也與酉陽苗繡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我已經正式成為苗繡員工,每個月不僅可以拿到穩定的工資,公司還為我買了五險。”苗繡是一門需要耐心考驗意志、技術含量很高的手藝,也是一項值得挖掘和傳承民間文化。陳碧海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一個人用心學習就沒有學習不好的東西。學習苗繡技藝是改變人生的開始,也是一個修心養性磨練意志的過程。”
其實,非遺和扶貧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不管是從非遺傳承發揚的角度,還是從扶貧效益的角度。非遺扶貧培訓在幫助建卡貧困戶、失業、無業人員家庭謀求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對于企業而言,也提高了產能,擴大了生產創造條件。
三峽繡董事長史磊告訴記者,以往培訓刺繡員工對她們公司來說是件難事,招工難、學員不集中是最常見的問題,而本次非遺扶貧培訓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據悉,此前培訓結束后,企業對培訓學員進行了繼續跟蹤扶持,對成績優秀,能完成工作任務、制作產品的學員,采取招工、計件合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其勞動就業增收,通過“公司+貧困群眾+刺繡技藝”的運營模式連接市場,實現“精準扶貧、技藝傳承”雙促進。目前,已有28名學員成為了培訓企業的固定員工,113名學員與企業簽訂產品長期回購協議。
本次成果展將持續至12月22日。
(如果您有本地文化藝術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方式:①通過微信“文化巴渝”(ID:cqwhby)后臺留言;②電話:023-63066844,③QQ:233023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