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2月19日12時訊(記者姜連貴)感恩偉大時代,散發泥土芬芳,由豐都縣文聯主管、豐都枳江文苑文學社主辦、阿康文化工作室協辦的《武陵文學》17日正式創刊首發。
活動現場
秉承武陵情、鬼城緣、文學夢的辦刊宗旨,《武陵文學》雜志將立足豐都本土作家,面向武陵山脈乃至全國作家刊發優秀文學作品。
武陵文學雜志社社長余永康(右一)
在近一年的籌備時間里,得到了相關領導、嘉賓、作家的鼎力支持。他們中既有名家,如著名詩人作家賴永勤、王明凱、秦士由、李俏紅、余少華;也有來自大武陵地區的作家周志豪、王振偉;甚至還有來自德國的作家李霞,更是激發了本地一大批文學愛好者的創作熱情。2018年6月6日,《武陵文學》微信公眾號率先面世,紙質版的《武陵文學》創刊首發,在豐都率先實現了紙質與網絡雙平臺同時運作,武陵文學雜志社社長余永康在致辭中表示。
豐都縣委常委、副縣長李五洲(中)出席首發式并對刊物的發展寄予了期望
豐都縣委常委、副縣長李五洲出席首發式并對刊物的發展寄予了期望。豐都是一片文化的寶地、創作的沃土,從古至今,文化名人蘇軾父子、陸游、范成大等在豐都的名山大川流連忘返,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革命先驅賀龍、劉伯承等,在豐都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灑下熱血;勤勞善良的豐都兒女,為三峽工程舍小家為大家,譜寫了壯麗的移民史詩;風景優美的南天湖、雪玉山、名山等,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都廟會,為廣大作家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刊物贈送儀式
長期以來,豐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豐都文化事業的發展,支持文學創作,成立了作家協會、詩詞楹聯學會等多個文藝社團,創作了一大批在市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學作品。比如李龍門的《幽都志異》、吳永洪的《九龍生死劫》等,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豐都作家群體。來自大武陵山區的一批作家,帶著深厚的文學情懷和文人擔當,精心籌劃了武陵文學雜志,開辦了武陵文學公眾號,致力于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合影留念
文藝是一個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上有呼,下有應,此時正是文學者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的難得機遇。面向大武陵山區的《武陵文學》的創辦,對培養文學人才、推動豐都乃至大武陵山區文學事業發展、搭建交流平臺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重慶新詩學會副會長張華、 周鵬程,重慶人文美術館館長、西南大學教授古月等各界文藝人士80余人參加首發式并對刊物的定位、發展思路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