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綱老先生生前和學生的合影。陳驊 供圖
重慶文藝網1月10日14時訊(記者 陳發源)昨(9)日晚,重慶本土著名音樂家彭孝綱老先生因病安詳離世,享年93歲。曾為重慶音樂做出重大貢獻的他,其辭世讓眾多音樂人痛惜不已。
從街頭到工廠 他將音樂與群眾結合
彭孝綱解放前就讀于中央大學藝術系音樂組,在學院的深宅大院里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解放初,億萬群眾慶翻身的歌詠洪流震動著他,給他教育,使他走上街頭,下到工廠,教歌練唱。
創作譜曲,他像鳥兒回歸山林,象江河奔向大海,像駿馬馳騁草原,從此,他悟到了音樂走出小天地與群眾結合的真正價值。
從那以后,他在音樂與群眾結合的道路上摸爬滾打,探索、創新,在民歌的清泉里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吸吮,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追求民族傳統 多項作品屢獲大獎
縱觀彭孝綱的音樂創作,民族傳統是他追求的風格,民間音樂的時代旋律是他把握的基調。如果說《分了田地好開心》、《來年處處是花香》唱出了五十年代人民心中的翻身喜悅,那么,《晾衣竿》、《高梁桿節節甜》則謳歌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
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市和全國獲獎,他編曲的《大河漲水浪沙洲》、《梔子花兒順墻栽》,他搜集整理的《摘葡萄》被選入全國高校聲樂系列教材《中國民歌》卷。1992年在全國第二屆“群星獎”評獎中,他創作的《梔子花兒順墻栽》獲創作演唱銅獎。
1994年,重慶市文化局、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為他編印了《彭孝綱音樂作品集》。1995年3月10日,重慶市文化局隆重舉行了《彭孝綱音樂作品集》首發式暨作品演唱會。
重慶群文音樂奠基人 培養音樂人才數以千計
獲悉彭孝綱離世后,記者采訪到了原重慶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任重慶市合唱協會副主席陳驊,談起恩師,他贊頌有加!陳驊說,“作為他的學生,我感到很自豪,曾經記憶依然頻現腦海。”
陳驊認為,彭孝綱是重慶群眾藝術館的開館元勛、群文音樂旳奠基人,和老師相處幾十多年,他的勤奮丶善良、忠厚、親和永遠留在其心中,他為重慶音樂的發展功不可磨。
“那些年很多音樂人都會主動請教彭老師,為他們即將發布的音樂進行指點、修正,而他對新人的指點更是百般仔細,培養的音樂人才數以千計,他不為名、不為利甘為人梯的精神被眾多音樂人稱贊。”陳驊感念彭孝綱對新人的諄諄教導。
(如果您有本地文化藝術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方式:①通過微信“文化巴渝”(ID:cqwhby)后臺留言;②電話:023-63066844,③QQ:233023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