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著100年歷史的節孝文物,讓無數文保志愿者和市民揪心,“萬一雨水浸泡垮了,那不是太可惜了嗎……”
這個節孝文物,就是位于渝北區木耳鎮的周氏節孝牌坊。
周氏節孝牌坊變“孤島”
△施工現場
精美的雕飾、極盡細致的鐫刻,將百年前的人物鳥獸靈動地躍然石上,盡管整整100年過去,但它仍然屹立在重慶渝北之隅,傲然講述著一個世紀前百姓的氣節和美德。
然而,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反映,這樣一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卻在附近開發建筑工地作業下變成了“孤島”。
接連兩天,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總隊監事長張鳴在朋友圈惋惜:建于1919年的周氏節孝坊,今年正好一百周年,它還能堅持過今年嗎?放炮開山,掘機轟鳴,好好的一座百年歷史的文物卻被做成孤島盆景,誰來制止?誰來保護?別讓“留住鄉愁”成為一句空話。
一時間,文保愛好者奔走呼吁就地保護。
究竟是怎么回事?
為了一探究竟,1月13日,上游新聞記者來到渝北區木耳鎮,在附近群眾的指引下,在渝北區港通一路,挨著空港物流中心北區附近找到了這座百年歷史的節孝牌坊。
穿過一大片施工作業的基坑區域,周氏節孝牌坊赫然在其中成為“孤島”,孤零零的屹立在數米高的土石丘上,周圍還被綠色的帷幔簡陋地圍了起來。
記錄著百年前的風土人情與人文歷史
△施工現場
上游新聞記者從土石丘的一端登上,牌坊旁邊立著一塊文物保護碑。碑刻記載,周氏節孝牌坊于2001年被渝北區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今年剛滿100歲的牌坊,位于渝北區木耳鎮原新鄉村36社,牌坊建于1919年,為石質仿木結構,四柱三間五樓,雖經歷百年風雨,但牌坊大致保存完好,其中大量精美,細膩,內容豐富的雕刻使牌坊擁有了較高的文物價值。
隨后,上游新聞記者查詢《渝北文物志》記載,渝北地區自古民風淳樸,是孝賢、貞潔的模范之地,曾有各類牌坊近百座,這從一個側面體現渝北風土人情與人文歷史。
木耳周氏節孝牌坊全稱故處士聶世鋒之妻周氏旌表節孝牌坊。簡單地說,是用來表彰當地的“節婦孝女”。
木耳節孝牌坊則雕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神龍吐水”等傳統文化圖騰。
牌坊下段,坊主柱上書坊聯兩幅,其一“十八載喪夫殤子貞心遺補烈女篇;卅四季茹苦含辛素志清褾柏舟操”, 其二“清操松柏芳播鄉閭;志慓冰霜光昭日月 ”,左右還另刻有四字 ,其中右邊 “青春 立德 ” 左邊 “亮節 不朽 ,體現著牌坊主人生前的節操和品德。
除此之外,木耳節孝牌坊還記錄了一段科舉歷史,這座牌坊坊柱有“賜進士出身刑部主政卿童德中”、“甲子科舉人候選直隸州陳世芳”、“庚子科舉人段士恂”等人題寫的楹聯。
“孤島”土基松散眾人擔心垮塌
△牌坊距帷幔只有三米左右
上游新聞記者現場測距,從牌坊的基座到整個土石丘的斷崖處,只有三米左右。
除了簡單的帷幔,現場看不到其他的保護措施,也沒有專人看守。如此“孤島”,讓人看了不禁捏一把汗。
上游新聞記者在現場進一步嘗試,發現這座“孤島”的土質十分松散,隨手就可以掰得動。
重慶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曾小彤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他從建筑學角度簡單分析了“孤島”的現狀,并表達了他的擔憂:“原來的地基是個整體,經過放炮和周邊的挖掘后,它那一塊成了孤島。一旦雨水浸透了,土層松散,牌坊基礎嚴重失穩,甚至可能會倒塌!不能再拖延了!”
網友陶靈也對這樣將文物保護單位挖成“孤島”“被釘子戶”的行為大惑不解:“我不理解的是,這么好的歷史遺存,花錢都買不來的東西,為何不好好利用?在項目中,做一個主題公園也好,做一個人文景觀也行,可以提升項目文化品味。這比買一些仿古雕塑品好一百倍,也是無法可比的,為何不做?我真不理解。”
從周氏節孝牌坊被曝成為“孤島”“釘子戶”后,重慶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已多方表達憤慨,并奔走相告希望相關單位著手保護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文物。
官方:正督促其編制原址保護方案
△施工現場
隨后,上游新聞記者聯系了采訪了渝北區文保中心。
渝北區文保中心給出的回答是,周氏節孝牌坊所在位置為一開發項目,2018年初委托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完成文物調查,市文物局批復“對周氏節孝牌坊實施原址保護”。
牌坊身陷“孤島”怎么辦?
渝北區文保中心回應稱:“現在牌坊所處位置規劃設計為綠地,2018年我們到現場督察,組織了北側土石方填方施工,并要求施工方優化周邊土石方施工方案,確保牌坊安全。同時,正在協調督促開發項目單位按市文物局批復要求,編制原址保護方案,千方百計保護施工中牌坊安全。”
對于“孤島”的保護與開發協調問題,現場施工人員表示“不清楚以后要啷個弄”“我們只是下力的,你要問項目負責人”。
13日,上游新聞記者在現場曾嘗試多種渠道試圖聯系開發項目的相關負責人,均未獲成功。
上游新聞將繼續對周氏節孝牌坊陷身工地變“孤島”被“釘子戶”問題予以繼續關注。
上游新聞記者 楊辛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