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月27日21時30分訊(記者 張義)春種秋收,夏長冬藏,農村人忙碌了一整年,終于可以在這個季節里給自己放個假了。1月27日晚 ,“金色田野——2019年重慶市璧山區首屆鄉村春晚”在璧山區來鳳街道三星村舉行,來自各街道村民載歌載舞,用精彩的文藝表演講述鄉村故事、演繹鄉村發展、歌唱鄉村文化,迎接春節。
開場舞蹈《歡天喜地過大年》
舞蹈《稻田歡歌》
方寸舞臺講述鄉村故事 15個街鎮串起新春大聯歡
五谷豐登辭舊歲,鑼鼓喧天喜盈門。神州大地披錦繡,改革風吹璧山人。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一來到演出地,瞬間被喜慶氣氛感染了——紅、黃相間的熒屏背景板上寫著“金色田野——2019年重慶市璧山區首屆鄉村春晚”幾個大字,舞臺正前方鋪滿了金色的稻穗,左右兩側裝飾的小房子上懸掛著辣椒、胡蘿卜、玉米、茄子等農副產品和大紅燈籠,農味兒、年味兒十足,讓人感到農歷豬年將至的喜悅。
民樂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
當晚7點30分,在來鳳街道三星村的小朋友們帶來的舞蹈《歡天喜地過大年》中,晚會正式拉開了帷幕。現場坐無虛席,來自各村鎮的居民紛紛趕來,手持熒光棒、手板,興致勃勃地觀看演出。
音詩畫《美麗璧山》
廣普鎮大石塔村的孩子們帶來的《武動少年》展示著中華武術傳統文化的魅力; 歌伴舞《美麗的大地》展示優美的城市和繁盛豐富的群眾文化;舞蹈《稻田歡歌》展現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面;民樂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讓人感受到在美麗的璧山土地上,滿眼是蓬勃的發展希望;音詩畫《美麗璧山》以優美的音詩畫展現了75萬勤勞聰慧的璧山人民,將璧山這方土地建設成為風景如畫,人民安居樂業的宜居宜業之地;快板《曬家風》,從孝、善、儉、信、志、正、忠、和等方面說家風來,亮家風……一個個充滿巴渝風情、農村風情的節目精彩上演,臺上演員表演賣力,臺下觀眾看得盡興。
歌伴舞《美麗的大地》
民俗舞蹈《劃旱船》、非遺民俗舞蹈《肉蓮花》、獅舞《美麗鄉村鬧新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留意到,當晚的演出中,還有多個節目貫穿鄉村特色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通過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表演展現鄉村的美好生活,將濃濃的鄉音和鄉情傳遞到村民心扉。
民俗舞蹈《劃旱船》
從生態文明到鄉村振興,從傳承家風到共筑中國夢,在約2個小時的演出中,15個鎮街用自己的演出慶祝新春,最后,演出在歌伴舞《共筑中國夢》中落下帷幕。
雜技《茉莉花》
村味、年味、民俗味,本土節目閃耀鄉村舞臺
整臺晚會共計16個節目,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當天參加表演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璧山區各街鎮居民。沒有明星大腕兒,沒有專家、藝術家,璧山區的村民們就在自家村中的文化廣場,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以樸實無華的歌聲與舞蹈,演繹著對生活的熱愛,營造起濃濃的鄉村過大年的氛圍。
快板《曬家風》
歌伴舞《金色田野》
“農村味兒、年味兒、民俗味兒,就是本臺春晚的三大特點。”“金色田野——2019年重慶市璧山區首屆鄉村春晚”總導演魯廣峰告訴記者,鄉村春晚就是想給廣大農民朋友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用文藝演出展示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的美,反映真正的農村。魯廣峰說,現在農村的生活質量普遍提高,農民已經從求物質糧食到求精神糧食了,他們對文化生活有需求。“電視上的央視春晚,內容上更貼近城市生活,與農村人的文化有所疏離,鄉村春晚不是要搞的多么高大上,最主要是體現一個民俗味兒。”
民俗舞《美麗鄉村鬧新年》
歌伴舞《共筑中國夢》
“好看,好看。”當天精彩的演出讓村民笑逐顏開,為了觀看演出,68歲的村民陳克書早早就來到演出場地等候,陳克書說,如今農村的生活的條件比以往好得多了,看場文藝表演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兒,但像這么陣仗的還是第一次,她希望能夠多搞這樣的演出,造福老百姓。“我昨天晚上就看了一次了,但是今天還是想看,看不夠。”家住來鳳街道三星村7組的村民程文容也對本場晚會贊不絕口。
草龍表演
演出人員合影
璧山區副區長敖斌說,鄉村春晚是鄉村文化自信和自覺的體現。鄉村文化振興不僅給璧山鄉村居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而且將積極助推璧山文化繁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他表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75萬璧山人正擼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打造重慶主城的菜園、果園、花園和健康樂園,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