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過春節,紅包可是逃不了的關鍵詞,商店里的紅色小紙殼一下子成了暢銷品。不過,你見過用重慶方言做的紅包嗎?近日,重慶設計師子姜就創作了一套重慶方言紅包,紅包上面寫著的不是“大吉大利”“賀新年”“恭喜發財”,而是“遇緣兒”“霍得轉”這些熟得不能再熟的重慶言子兒。
子姜是四川美術學院院碩士,熱愛字體設計。平日里,她就喜歡用不同的字體和語言表達對親朋好友的祝福,那些千篇律的祝福話語統統被她排除在外。
這個春節,她也想為朋友們準備一些特別的紅包,可在市面上的紅包幾乎都是一個模子。為什么不用重慶話來表達自己的祝福呢?子姜說動就動,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搜集資料、設計文案、排版……制作了這套重慶言子兒新年紅包。
這套紅包有“遇緣兒”“霍得轉”、“行實仔兒”三款,別看只是薄薄的紅包,卻寓意豐富。子姜介紹,之所以設計這三款是因為它們涉及了春節可能會遇到的所有“紅包時間”。比如,“遇緣兒”就可以在參加婚禮時送給新人,這可比一個“喜”字有趣多了;而“行實仔兒”可以送給孩子們,祝它們天天向上,越來越能干;“霍得轉”呢,則可以送給任何人,因為它在重慶話里的意思是,“無論在哪種境遇下都能夠吃得開,凡事順心順意。”
更有意思的是,紅包在裝上也暗藏玄機。比如“遇緣兒”三個大字旁寫著“巴巴適適”“嘿悶幸福”作為解釋;“行實仔兒”兩邊則是注明:“莫要千翻”“好生讀書”……
也許是帶著濃烈的鄉情與親切感,子姜的重慶言子兒紅包一出爐,就受到朋友們的追捧。現在,子姜已經與重慶一家文創公司合作推出了正式的“紅包套餐”,與其他帶有重慶味道的春聯等一起,組成了“微辣重慶新年禮包”。
“重慶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創元素,單方言這一項就有很多表達形式。”子姜說,未來,在字體設計上,她將更注重對重慶文化的展示,讓更多人通過好玩的方式了解重慶。
重慶日報客戶端記者 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