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2月2日09時40分訊(記者 戴文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些年,沈鐵梅也在積極推動川劇藝術走出國門。2004年,沈鐵梅創新性地在川劇中加入交響樂。2012年,具有川劇風格的新歌劇《鳳儀亭》登上美國林肯中心藝術節,得到了西方主流社會和世界知名媒體的贊譽。2015年,川劇風格的歌劇《思凡》參加荷蘭藝術節,得到了荷蘭前女王的高度贊美。
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華文化蓬勃發展的40年,也是中國文化產業不斷壯大的40年。40年來,中國文化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作為與世界接軌的院團,重慶市川劇院曾多次赴海外演出,贏得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的高度評價,將川劇藝術展現在世界舞臺。
中國戲曲以歌舞講故事,和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川劇有300多年的歷史,極具藝術張力和可塑性,有追求大喜大悲、幽默機趣、雅俗共賞的劇種特征,極富“人氣、仙氣、猴氣”。川劇劇目豐富,文辭典雅、優美,演出形式豐富多彩。被列入首批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重慶市川劇院在川劇舞臺上的藝術表是極富地域特色的渝派風格,是巴蜀文化脈流積淀、傳承的結晶,在戲劇界享有盛譽。
荷蘭當地時間2月1日,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三度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登臺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讓世界聆聽川劇之美。沈鐵梅一直致力于川劇傳承與創新,是將川劇帶入美國林肯藝術中心及歐洲音樂殿堂第一人。在川劇聲腔改革上賦予傳統川劇在現代化背景下新的生命,被業界稱為川劇“前無古人”的傳承者。她作為中國文化走進世界的代表性人物,為中國戲劇文化的傳承和川劇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19年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于2019年1月23日至2月3日舉行,在電影節活動期間上映了由荷蘭紀錄片大師Frank Scheffer導演拍攝紀錄的電影《Inner landscape》(中文:內心風景),這部紀錄片介紹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創作這部新版川劇的過程,沈鐵梅也是紀錄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在此次活動中,電影節主辦方特邀沈鐵梅一行赴荷蘭參加此次電影節閉幕式,并于當地時間2月1日晚上演出川劇《鳳儀亭》,將原汁原味的川劇藝術展現在世界舞臺。
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沈鐵梅一行時,給予了川劇藝術高度的評價:“在觀看紀錄片后,我們認為將川劇演出作為藝術節的一部分,是一種奇妙的享受,也是一種寶貴的文化交流。我們歡迎能拓展我們視野的情感、感覺和經歷,讓我們走出舒適區,走出世俗,進入藝術之光。”
據了解,《鳳儀亭》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貂蟬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
演出現場,20分鐘的時間里響起9次雷鳴般的掌聲。演出結束后的現場交流互動環節中,導演、主演沈鐵梅等對川劇的特點,高腔的運用,以及影片拍攝過程中難忘的事情向觀眾進行了講述與還原。
“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不容易。作為一名文化傳承人,我也一直在努力。現在的外國觀眾對中國戲曲、傳統文化了解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關注。” 演出結束后,沈鐵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歐洲,觀眾們對中國文化的表達方式,對中國戲曲的綜合理解,對演員們在舞臺上的表演,都非常喜歡。今后要將更多高質量的川劇演出帶出國門,讓更多的觀眾了解中國的川劇藝術。
市川劇院提供 鄧曉軍攝
“沈鐵梅的表演太美妙了,感覺看幾個小時都不夠。這次川劇演出,我們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我們期待能夠有更多的合作。”鹿特丹電影節總監Bero Beyer告訴記者,觀眾非常享受演出效果,相信很多觀眾都是第一次聽川劇,這種藝術很容易與觀眾產生鏈接,在電影院你做這種演出有點魔幻效果,川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現場每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