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忠縣獲悉,該縣一家民營企業——重慶市財順運輸有限公司,又向當地文物保護中心上交了鑄造于清代的18塊鋅錠和29塊鉛錠。據透露,這是該公司第三次主動上交打撈文物。
2月12日,重慶市財順運輸有限公司采砂船在長江忠縣段皇華城附近水域(距忠縣縣城約30公里,小地名“九渡水”)作業時,打撈起與建筑所用磚頭外形相仿,但體積略大,并刻有“丙申年”等字樣的金屬物品。
該公司工作人員王宗榮介紹,去年1月和12月,該船先后打撈起同樣的7塊金屬物品,均通過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忠縣派出所轉交給縣文物保護中心。“所以,我們對這樣的金屬物品有了些了解,推測應該是文物。”
隨后,采砂船上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系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忠縣派出所,希望將金屬物品轉交給文物部門。2月13日下午,忠縣文物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到現場仔細辨認后,推斷這18塊鋅錠和29塊鉛錠鑄造于清代,系當時船運時不慎翻船沉入江底的。
“這些‘磚塊’密度極高,初步估計鋅錠的純度為95%以上,單塊重約25千克。”專家表示,這些鑄造物當初主要用于與銅、金等金屬材料制造錢幣和一些工藝品,如今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并對研究清代忠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一定價值。
忠縣文物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稱,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重慶市財順運輸有限公司文物保護意識很強,多次主動上交打撈文物。該中心正考慮對該公司頒發相關榮譽證書,對他們保護文物的行為表示贊賞和肯定。(首席記者 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