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亮新品,讓評論“鬧”起來。在“麻雀藝評”基層文藝評論活動中新增電影評論,掀起微電影評論熱潮;參與單位擴至區級部門。2018年舉辦105場,累計210場。編印《巴南日報·麻雀藝評》專刊4期。聯合市評協舉辦“‘麻雀藝評’與基層文藝評論”理論征文,優秀作品匯成《山村盛開評論花》。3篇文章獲市“十九大精神與文藝評論”“改革開放與文藝發展”主題征文一、三等獎,占獲獎總數一半,11篇文章入集。
二是亮小品,讓兒歌“大”起來。組建鄉村振興兒歌創作采風團,深入接龍蜜柚基地采風創作300余首,在現場改稿,入院壩誦讀,編集子宣傳,增強群眾種柚信心。舉辦第九屆“珍珠兒歌”(鄉村文化振興)擂臺賽,首次在兩所小學100名學生中試唱。舉辦改稿會5次,發表300余首,出版叢書5冊,獲獎52首,《小瓷豬》獲中宣部等國家七部委主辦的第七屆全國優秀童謠征集二等獎,巴南連續七屆上榜。《爺爺尋親》獲全國生肖兒歌大賽“小金犬兒歌”獎。17首在全市2018優秀童謠征集中獲獎,其中一等獎9首。2本兒歌集入重慶出版社“巴渝作家兒歌叢書”計劃,《青蛙練功》獲市重點作品扶持,兒歌育人策略入選國家教育部全國德育先進案例。
三是亮名品,讓山歌“嗨”起來。推出《鄉音》等新木洞山歌3首,獲第15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最佳原創音樂獎。山歌劇場周周演,央視在木洞河街兩次錄制《幸福賬單》,錄制大型電視片《記住鄉愁》第五季《木洞——鐵作脊梁宜自強》,歌手參加央視《星光大道》錄制,亮相美國紐約等3座城市。“我在重慶學非遺”活動吸引俄羅斯等8國23名年輕人拜師學唱木洞山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木洞鎮獲評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戚萬凱)